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積善局的意思、積善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積善局的解釋

舊時民間組織的辦理慈善事業的機構。 包天笑 《钏影樓回憶錄·記朱靜瀾師》:“ 朱先生 後來奔走于慈善事業以後,也就放棄了教書生涯了……有一個積善局,也是地方上的紳士辦的, 朱先生 曾為該局的董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積善局"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需從構詞和語義演變角度分析:

一、本義解析

  1. 構詞與字面義

    • 積(積):動詞,本義指聚集谷物,引申為累積、彙聚。《說文解字》釋“積”為“聚也”。
    • 善:形容詞/名詞,本義指吉祥、美好,引申為善良、善行、善事。《說文解字》釋“善”為“吉也”。
    • 局:名詞,本義指部分、棋盤,引申為官署、機構、組織。《說文解字》釋“局”為“促也”,段玉裁注“引申為曹司之稱”。
    • 字面組合義:指專門負責彙聚、管理、施行善行(善事)的官方或民間機構、組織。
  2. 曆史語境中的具體指代

    • 積善局 在中國古代及近代(特别是明清至民國時期)是地方上普遍設立的一種慈善組織。其主要職能是募集善款(資金或物資),并用于地方公益事業,如:
      • 施粥、施藥:救濟災民、貧病者。
      • 施棺、掩埋:安葬無主屍骸。
      • 興辦義學:資助貧困子弟讀書。
      • 修橋補路:改善公共設施。
      • 恤寡撫孤:照顧孤兒寡婦。
    • 這類機構通常由地方士紳、商賈或官員發起并管理,是傳統社會基層慈善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名稱有時也作“同善局”、“普濟堂”等,但“積善局”是較為常見的稱謂之一,體現了儒家“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倫理觀念。

二、引申義與抽象義

三、語義特征與現狀

總結 “積善局”在漢語詞典學角度,其基本釋義為:曆史上一種以募集資金物資、施行各類慈善救濟活動(如施粥、施藥、施棺、掩埋、興學等)為主要職能的地方性公益組織機構。 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積德行善”的倫理觀念在基層社會的制度化實踐。

參見:

網絡擴展解釋

“積善局”是舊時中國民間自發組織的慈善機構,主要承擔赈災、濟貧、教育等公益事務。以下為詳細解析:

1. 詞義與性質
該詞由“積善”(積累善行)和“局”(機構)組成,字面意為“行善機構”。它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由地方士紳或鄉賢發起,通過募捐等方式籌集資金,用于扶貧、施粥、修橋鋪路等社會救濟活動。

2. 曆史背景與運作
這類機構多依托地方宗族或商會,如包天笑在《钏影樓回憶錄》中提到的例子:某積善局由地方紳士創辦,朱靜瀾曾擔任董事,負責協調慈善事務。其運作模式類似現代公益組織,但受限于當時社會條件,規模和影響力較小。

3. 現代關聯性
隨着近代社會福利體系建立,傳統積善局逐漸被官方或專業化慈善組織取代,但其理念仍體現在當代民間公益團體中。

參考來源: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等對曆史詞彙的釋義(更多信息可查閱上述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邦縣麃麃兵貴神速不屑毀譽豺狼當塗乘乾仇惡楚味雌字翠毛村旆粗滞黨派倒想大漬對味風華濁世鋒芒豐峭風息風月腹股溝高音喇叭勾合輝藻簡夷戒路鸠工庀材舊瘴開鎮來況雷夏扐掯連書料計劉棉花戮力同心輪歇地目珠女人将将奇股戚憂日章石圻式序數據庫管理系統絲脈厮猥蘇拉蘇門四學士天方填溝壑挺胸疊肚完利吳蒙祥祭膝地攜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