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閑色的意思、閑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閑色的解釋

亦作“間色”。1.雜色,與正色相對。《禮記·玉藻》:“衣正色,裳閒色。” 鄭玄 注:“謂冕服玄上纁下。” 孔穎達 疏:“玄是天色,故為正;纁是地色,赤黃之雜,故為閒色。 皇氏 雲:‘正謂青、赤、黃、白、黑五方正色也;不正,謂五方閒色也,緑、紅、碧、紫、駵黃是也。’”《詩·邶風·綠衣》“緑兮衣兮,緑衣黃裡” 毛 傳:“緑,間色;黃,正色。”《太平禦覽》卷八一四引《環濟要略》:“間色有五,謂紺、紅、縹、紫、流黃也。”

(2).指五行相克之色。五行相生之序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之序則間隔一行,為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這種規律稱為“比相生,間相克”,故稱“閒色”。色,指五行之色,如木為青色、火為赤色等。 明 楊慎 《丹鉛總錄·訂訛·五行間色》:“五行之理,有相生者,有相克者。相生為正色,相克為間色。”

(3).兩種原色相互混合而成的顔色。也叫“第二次色”。如紅黃混合成橙色,黃青混合成綠色,青紅混合成紫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閑色”是漢語中具有雙重文化内涵的詞彙,其釋義可從兩個維度解析:

一、傳統色彩學釋義

在《周禮·考工記》建立的五色體系中,“閑色”指代間色,即由青、赤、黃、白、黑五種正色混合而成的次生色彩。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記載,閑色特指“绯、紅、紫、綠、碧”等非正統色彩,古代服飾制度中常作為正色的補充,如《禮記·玉藻》載“衣正色,裳閑色”,體現中國色彩等級制度。

二、現代美學延伸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補充其現代語義,指代“閑適淡雅的色調”,常用于形容視覺藝術中具有甯靜感的配色方案。學者王受之在《中國色彩史話》(中華書局,2018)中指出,這一語義演變源自宋代文人畫對“閑逸”審美境界的追求,如米芾山水畫中“以閑色造空靈之境”的技法。

該詞在《漢語大字典》中被标注為“古今異義複合詞”,兼具色彩分類功能與美學價值判斷功能,其語義流變反映了中國傳統色彩觀與哲學觀的深度交融。

網絡擴展解釋

“閑色”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1. 雜色,與正色相對
    古代以青、赤、黃、白、黑為“正色”,其他顔色稱為“閑色”(亦作“間色”)。例如《禮記·玉藻》提到“衣正色,裳閒色”,即上衣用正色,下裳用間色,體現禮儀規範。

  2. 五行相克之色
    五行相克遵循“間隔一行”的規律(如木克土、火克金等),對應的顔色稱為“閑色”。例如木為青色,土為黃色,木克土則青色為土的“閑色”。這一理論體現了古代五行哲學與色彩的關聯。

  3. 顔色混合的“第二次色”
    指兩種原色混合而成的顔色,如紅+黃=橙、黃+藍=綠、藍+紅=紫。這類顔色在傳統色彩理論中也被歸為“閑色”。


注意: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提到“閑色”形容懶散狀态,但此解釋缺乏可靠文獻支持,可能與方言或誤用相關,建議以權威釋義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白胡闌套住個迎霜兔傍扈藏頭露尾餐挹顫顫波波常服扯白吃醋大淨旦旦大位登覽殿庭短略反勞為逸膰肉發神改期幹什麼罐頭夯硪黃棘話眼活扣駕犂簡願計念決局樂不可支連三裡君凜然正氣林阻露牀買賣蠻君門向明降明燭天南坡潁牽夢勤能窮途之哭绮錢欺誣日高三丈乳字沈燎輸瀉書影松綠填湊瑱紞鐵圍文罔溫恂握節悟覺小行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