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露胔的意思、露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露胔的解釋

(1).暴露骸骨。《後漢書·寇榮傳》:“罰及死沒,髡剔墳墓,但未掘壙出屍,剖棺露胔耳。” 李賢 注:“胔謂骨之尚有肉者也。”《後漢書·西羌傳論》:“發冢露胔,死生塗炭。”

(2).指未葬的屍骸。《新唐書·元結傳》:“瘞戰死露胔於 泌 南,名曰 哀丘 。”《新唐書·王涯傳》:“既族滅矣,而露胔不藏,深可悼痛。” 明 姚士粦 《見隻編》卷上:“﹝ 何椒 《丘瓊臺叢冢記》:﹞ 元 末國初以來死于兵刑者之遺骸露胔,焚而瘞之于此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露胔”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ù zì(),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暴露骸骨
    指人的屍骨未被妥善掩埋或保護,直接暴露在外。常用于描述戰亂、災荒後無人收殓的慘狀()。
  2. 未葬的屍骸
    特指尚未安葬的屍體,強調因故未能完成喪葬儀式,處于遺棄狀态()。

二、字詞拆解


三、語境與用法

此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書面語,帶有較強的悲憫色彩,常見于描述社會動蕩、民生疾苦的文本中。例如:“戰亂之後,露胔遍野,觸目驚心。”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露胔:名稱來源和意義

露胔(lòu kě)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露”是指暴露、展現出來的意思,而“胔”則表示肌膚、面部。因此,“露胔”一詞指的是面部裸露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露胔”的拆分部首分别為“雨”和“貝”,其中“雨”是指雨水或天氣的意思,而“貝”則表示貝殼。根據這些部首的筆畫數,可以将“露胔”的總筆畫數計算為16畫。

名稱來源和繁體字

“露胔”一詞可以追溯到漢代,當時人們用這個詞來形容女子臉部裸露的情況。在繁體字中,“露胔”寫作“露胸”,字形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在現代簡體字中,“露胔”已經成為常用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作為一個用于形容女子裸露面部的詞語,可以按照字義進行構建。例如,“露”字由象征雨水的“雨”和象征貝殼的“貝”組成,暗示了面部暴露的狀态。同樣,“胔”字由表示肉體的“月”和表示人體的“貝”構成。因此,“露胔”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以表達出女子面部裸露的形象。

例句

1. 她戴着帽子,但仍能清晰地看見她的露胔。

2. 他們在拍攝露胔的照片時要特别注意保護隱私。

組詞

1. 露出:暴露、展示出來。

2. 露面:出現在公衆視野中。

3. 露骨:直率、不加掩飾。

近義詞

暴露、裸露、顯露。

反義詞

遮掩、隱藏、掩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