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寒的意思、峭寒的詳細解釋
峭寒的解釋
料峭的寒意。形容微寒。 宋 徐積 《楊柳枝》詩:“清明前後峭寒時,好把香綿閑抖擻。”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蔡宅祝壽》:“簾幕風柔,庭幃晝永,朝來峭寒輕透。” 清 陳維崧 《瑣窗夢·本意閨情》詞:“峭寒陡覺秋夜丙。伴黃花,且熨紅綿,冬釭應倍冷。” 葉聖陶 《倪煥之》二七:“鄉鎮的上空停着一層牛乳色的雲,雲底下吹動着峭寒的風。”
詞語分解
- 峭的解釋 峭 à 山又高又陡:陡峭。峭壁。峻峭。峭立。峭麗(.陡峭而多姿;.文辭遒勁華美)。峭拔。 形容嚴峻:峭寒。峭急。峭勁。峭厲。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 寒的解釋 寒 á 冷,與“暑”相對: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帶。寒戰。寒噤。寒食(節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從這一天起不生火做飯,也有的地區把清明當作“寒食”)。寒喧。寒來暑往。唇亡齒寒。 害怕:寒心。 窮困,
網絡擴展解釋
“峭寒”是漢語中一個富有文學色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料峭的寒意,形容微寒的天氣,通常用于描述早春、深秋或初冬等季節交替時輕微的寒冷感,強調寒意雖不刺骨但清晰可察。例如:“春寒料峭”一詞便常與“峭寒”語境相似。
二、詞源與用法
- 古典文獻:
- 宋代徐積《楊柳枝》有“清明前後峭寒時”之句,體現春季轉暖前的餘寒。
- 元代《琵琶記·蔡宅祝壽》用“朝來峭寒輕透”描寫清晨的微涼。
- 現代文學:
葉聖陶在《倪煥之》中用“峭寒的風”形容深秋寒風,展現詞彙的延續性。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詩意表達,如描寫天氣變化、環境氛圍等,例如:
- “荒漠戈壁上,三月的峭寒中冒出新芽”(例句)
- “冬春之交,雲層下峭寒的風吹拂鄉鎮”(例句)。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處,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典詩詞集(參考來源:-4)。
網絡擴展解釋二
峭寒(qiào hán)一詞是漢語中表示寒冷嚴寒的形容詞。峭寒的“峭”字拆分部首是山,筆畫數為10畫;“寒”字拆分部首是宀,筆畫數為12畫。
《峭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最早出現在《楚辭·九章·詠史》:“黃鳥峭大寒,弱水解冰雪。”這裡用來形容寒冷刺骨的冬天。
在繁體字中,“峭”字的寫法仍然相同,而“寒”字的寫法為「寒」。古代漢字的寫法也與現代漢字存在一些差異。例如,“峭”字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更加簡潔,以凸凹的線條表達峭壁的形狀,給人一種陡峭的感覺。古代“寒”字的寫法更加直觀地表示冷氣襲來,類似于現代的風字。
以下是一些使用“峭寒”一詞的例句:
1. 冬天的北方地區常常是峭寒的,氣溫常常在零下十幾攝氏度。
2. 他整夜未歸,凍得峭寒的寒風刺骨。
3. 踏入高山之後,迎面而來的是一陣峭寒的山風。
組詞方面,與“峭寒”相關的詞彙有:
1. 峭壁:形容山峰峻峭的懸崖。
2. 嗖寒:形容寒風吹過的聲音。
3. 寒冷:形容天氣、環境等極度冷。
4. 寒意:形容感受到的寒冷氣息。
與“峭寒”意義相反的詞彙為:
溫暖、炎熱、暖和。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了解了“峭寒”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