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學名詞。指大汗不止或吐瀉過劇等造成陽氣突然衰竭的虛脫現象。 明 湯顯祖 《邯鄲記·生寤》:“貴人擡手,指下細端詳,手背上汗亡陽。”
“亡陽”是中醫學中的重要病理概念,指人體陽氣短時間内大量耗損,導緻生命垂危的危急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亡陽指因大汗、劇烈吐瀉等原因,使體内陽氣突然衰竭的虛脫現象。其本質是機體陽功能嚴重衰竭,屬于中醫“脫證”範疇,常見于休克等急症患者。
中醫常用方劑包括:
該詞源自《詩經·小雅·亡羊》的“亡羊之陽”典故,後引申比喻事物發展到無法挽回的危急關頭。但在現代醫學語境中,主要作為專業術語使用。
注:以上醫學内容綜合自中醫典籍及臨床診療規範,具體治療需遵醫囑。欲了解完整信息,可查閱《中醫内科學》相關章節。
亡陽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拆分的部首分别為“亡”和“陽”,包含了五個筆畫。
亡陽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中。在繁體字中,亡陽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中,亡陽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其中,“亡”字古寫形為“夘”,字形更加複雜,而“陽”字古寫形為“䖥”,也具有一定的變化。
亡陽一詞在古代文獻中出現頻率較低,因此在現代常用的例句中并不常見。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的離去就像亡陽般突然。
亡陽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成多個新的詞語,例如:
- 亡陽街:指古代多元化社會中的一個場所。
- 亡陽祭:古代用于祭祀先人的一種儀式。
- 亡陽之痛:形容失去親人或重要事物帶來的痛苦和悲傷。
亡陽的近義詞有逝去、消逝,意思上與亡陽相似。而反義詞則是生靈、陽光,指代活着的人或生命的光明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