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縛住風。比喻虛幻之事。 唐 杜淹 《召拜禦史大夫贈袁天綱》詩:“繫風終不得,脫屣欲安如?”
(1).比喻不能實現之事。《北齊書·文苑傳·樊遜》:“皆是憑虛之説,海棗之談,求之如係風,學之如捕影。”
(2).比喻無根據。 唐 李德裕 《仁聖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贊序》:“豈眩夫係風之言,奇彼淖冰之術,從 偓佺 之所珍,遺 堯 舜 之令名也哉。”
“系風”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ì fēng,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比喻不能實現之事
指像“用繩子系住風”一樣不切實際、無法達成的事情。例如《北齊書》提到“求之如係風,學之如捕影”,形容追求虛幻的目标。這一用法多用于文學或議論中,強調事物的不可實現性。
比喻無根據的言論或事情
指沒有事實依據、憑空臆斷的内容。唐代李德裕曾用“係風之言”批判無根據的言論,現代例句如“系風捕影”也形容缺乏證據的猜測(例:“那個系風捕影的小夥子胡亂批評别人”)。
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引用,可參考《北齊書》或唐代詩文。
《系風》這個詞指的是通過系留物體的布置、固定等方式來防止被風刮走或被風吹倒。
《系風》由3個字組成,其中: - 《系》字的拆分部首為“纟”,筆畫數為7; - 《風》字的拆分部首為“風”,筆畫數為9。
《系風》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為了防止建築物被風吹倒,會利用繩索或其他物品将建築物與固定物連接起來,以此來“系住風”,防止風吹倒建築。
《系風》的繁體字為「繫風」。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一種稱為骨字法的寫法,它是用骨頭刻成字形,然後進行印刷的一種方式。在骨字法中,「系風」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相似。
1. 請你幫忙用繩子将籃子系風,以免被風吹走。
2. 農民用鐵絲把樹苗系風,防止被大風刮倒。
3. 建築工人使用螺栓将構建的兩個部分系風固定。
1. 系留:用繩子、鍊條等将物體固定住。 2. 風吹:風吹過。 3. 風刮:風力強烈地刮過。
固定、捆綁、綁紮、栓緊
放風、解綁、松脫、脫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