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為外物所牽制。《後漢書·黨锢傳序》:“夫刻意則行不肆,牽物則其志流。” 南朝 梁簡文帝 《答廣信侯書》:“王牽物從務,無由獨往。”
(2).援引同類事物。參見“ 牽物引類 ”。
“牽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被外物牽制
指人的行為或意志受外部事物束縛,無法自主。例如《後漢書·黨锢傳序》提到“牽物則其志流”,南朝梁簡文帝在書信中也用“牽物從務”描述因事務纏身而無法脫身的狀态。這層含義強調人與外界事物的被動關系。
援引同類事物(見于“牽物引類”)
指通過類比或關聯相似事物進行論述,屬于修辭或論證手法。該用法在古籍中常以“牽物引類”的固定搭配出現。
補充說明:
“牽”本義為拉引、關聯(如“牽引”“牽連”),與“物”組合後延伸出上述抽象含義。該詞多用于古文或學術語境,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若需具體例證,可參考《後漢書》及南朝文獻原文。
牽物(qiān wù),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牽引、帶領、拖引物體或使事物相連。
牽物的部首為牛,筆畫數為8。
牽物的來源并不明确,可能是由“牽引”和“物體”兩個詞組合而成。在繁體字中,牽物的寫法仍然為「牽物」。
在古代,牽物的寫法并沒有明顯區别,與現代漢字相同。
1. 他牽物于手,帶領我們穿越森林。
2. 這輛車牽物着一輛拖車。
牽引、牽涉、物體、物流、帶領、拖引、相連
牽引、帶領、拖引、連系
放開、松開、脫離、解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