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靡日不思”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意為“沒有一天不思念”,形容極度想念。其中“靡”表示“沒有”,“日”指“一天”()。
2. 讀音與結構
3.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詩經·國風·邶風》:“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懷于衛,靡日不思。”,表達對故土的深切懷念。後世如《宋史·樂志十四》中也有引用:“願言賢德,靡日不思。”。
4. 應用與近義詞
5. 注意點
部分網絡來源對拼音标注存在差異,建議參考《詩經》等權威典籍的注音()。
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用法,可查看網頁、等來源。
《靡日不思》是一個成語,其意為整日浪費時間沒有思考和學習。該詞的拼音為“mí rì bù sī”。
《靡日不思》共有3個字。其中,“靡”字的部首為“革”,它的筆畫數為10;“日”字的部首為“曰”,它的筆畫數為4;“不”字的部首為“一”,它的筆畫數為4。
《靡日不思》最早出現于《詩經·小雅·谷風》中的一句詩:“靡日不飲食,靡時不思己。”這句詩形容了一個人整日荒廢,不思考自己的問題。
《靡日不思》的繁體字為“靡日不思”。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靡日不思》這個詞來說,其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略有差異,但基本意義相同。
他整日遊戲,靡日不思,完全不關注學業。
靡它(不在乎)、靡麗(華麗的)、靡靡之音(舒緩的音樂)
荒廢時光、虛度光陰
勤學苦練、勤奮思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