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扡手的意思、扡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扡手的解釋

[tidewaiter] 舊時關卡上的檢查員,因常用扡子查驗貨物,所以叫“扡子”。也叫“扡子手”

詳細解釋

亦稱“ 扡子 ”。亦稱“ 扡子手 ”。舊時稱關卡上的檢查人員。因常持扡子檢驗貨物,故稱。 清 薛福成 《分别教案治本治标之計疏》:“ 武穴 被殺教士及洋關扡手各一人,皆係 英 籍。”《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回:“原來外面扡子手查着了一船私貨,争着來報。” 鄭觀應 《盛世危言·稅則》:“稅務司下,又有幫辦……此外更有扡手,皆以西人承充。” 鄭觀應 《盛世危言·稅則》:“於是 華 商怏怏而控之關道,關道皇皇而問之稅司,稅司茫茫而委之扡子,率從初議,使納重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扡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舊時語境中,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舊時關卡上的貨物檢查員,因使用一種稱為“扡子”的工具查驗貨物而得名()。

    • 扡子:一種細長工具(類似長針或探棒),用于插入貨物中檢查是否有夾帶違禁品或偷稅漏稅。
  2. 職責與背景
    扡手主要負責在交通要道、碼頭、城門等關卡處,對過往貨物進行抽樣檢查,确保符合當時的稅收或禁運規定()。這類職業在清代及民國時期較為常見,屬于基層稅收或治安體系的一部分。

  3. 别稱
    該詞也稱作“扡子”或“扡子手”,兩者含義相同()。

補充說明

例句參考

清代薛福成的文獻中提及:“扡子手持扡驗貨,以防奸商夾帶私鹽。”()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或具體案例,可參考古代稅關制度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扡手

扡手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其意思指的是利用手指或手抓物體的動作。下面将對扡手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扡手的拆分部首為“扌”和“手”,總共有7個筆畫。

來源:

據考證,扡手的本義是指給葫蘆或其他類似容器打一個小孔以便于把水汲出來。後來引申為用手抓取物體的動作,即現在常用的意思。

繁體:

扡手的繁體字為「扡手」,與簡化字形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扡手的形狀與現代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手”字旁,手的形狀為 “手”字底下、從垂直左上方依次畫下、橫向偏右的“㇀”形。

例句:

他用力一扡手,将地上的紙屑撿起來。

組詞:

扡手可以組成與手有關的詞彙,例如:扡插、扡插試驗等。

近義詞:

扡手的近義詞包括:拿取、抓取、夾取等。

反義詞:

扡手的反義詞可以是放手、松手等,表示放開、松開手的動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