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訂證的意思、訂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訂證的解釋

訂正、考證。 宋 樓鑰 《<止齋春秋後傳左氏章指>序》:“ 公是 劉先生 敞 權衡《意林》等書,訂證尤詳。” 明 陳士賢 《<七修類稿>序》:“其究心良亦勤矣,詎不足以輔翼經史、訂證事理耶?” 清 黎士宏 《<仁恕堂筆記>後記》:“ 靖逆侯 張公 曾分書千餘卷,又多所殘缺,故篇中率皆憑臆之談,殊少訂證。” 清 錢泳 《履園叢話·夢幻·汲古閣》:“﹝ 毛子晉 ﹞遂于是年誓願開雕,每年訂證經史各一部,其餘各種書籍,亦由此而成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訂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對文字、文獻或理論進行校訂、考辨和修正,使其内容準确可靠。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訂證(dìng zhèng)

指通過比對、考據等方式修正錯誤,核實内容,常用于古籍整理、學術研究或文本校勘領域。

例:清代學者對《說文解字》的版本進行反複訂證,以還原典籍原貌。


二、字源與結構分析

  1. 訂(dìng):

    本義為“評議”“核定”,如《說文解字》釋“訂”為“平議也”,引申為修改、校訂。

  2. 證(zhèng):

    本義為“驗證”“考實”,如《廣雅》釋“證,谏也”,強調通過證據辨明真僞。

    組合義:通過考據與驗證實現文本或理論的修正完善。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訂正謬誤,考辨證實。”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辭源》:

    “校訂考正。多用于古籍整理。”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修訂本)。


四、典型用法與語境


五、相關概念辨析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辭源》(修訂本)[M]. 商務印書館, 2015.
  3. 王力.《古代漢語》[M]. 中華書局, 1999.(說明“訂”“證”的古義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

“訂證”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訂正和考證,通常指通過嚴謹的核實與修正來确定事實或文獻的準确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構成:“訂”指确定、約定,“證”指證明、核實,組合後表示通過核查确認事實或修正錯誤。
    • 功能:常用于學術研究、文獻整理等領域,強調對内容的反複驗證與完善。例如古籍校勘時需“訂證”文字訛誤。
  2. 使用場景

    • 文獻修訂:如宋代樓鑰在《止齋春秋後傳左氏章指序》中提到劉敞通過“訂證”完善《意林》等書。
    • 事理辨析:明代陳士賢指出“訂證”可輔助經史研究、厘清邏輯問題。
  3. 曆史用例

    • 清代錢泳在《履園叢話》中記載毛子晉每年“訂證經史各一部”,體現其系統性學術修正行為。

發音:拼音為dìng zhèng(注音:ㄉㄧㄥˋ ㄓㄥˋ)。
近義詞:校訂、考訂、修訂。

别人正在浏覽...

百司崩雲标立播棄不大緊稱頌吃監吃孽饬農雠民炊煮除滅次比大趨勢端子二谏仿影凡生風波亭浮碧感染滾水潑老鼠過冬呵察合谷橫三竪四合柱驩愛甲坊鑒詧驕肆矯僞街郵計狡京報禁衛軍激肅就診軍功開腳戡難面臨漠南鳥籀抛費乒乓球運動汽錘情敬傾洩窮儉稔稔膩膩日鑄善戰事由探元僮兒望屋而食謝孝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