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捧腳的意思、捧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捧腳的解釋

《隋書·王劭傳》:“﹝ 隋文帝 ﹞夢欲上高山而不能得, 崔彭 捧腳, 李盛 扶肘得上。”後多指奉承谄媚。 郭沫若 《文藝論集續集·留聲機器的回音》:“你看這位小丑多麼神氣!這些捧腳的青年多麼可憫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捧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詞源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隋書·王劭傳》,記載隋文帝夢見自己欲登高山卻無法實現,後因臣子崔彭捧腳、李盛扶肘才得以成功。這一典故成為“捧腳”的原始出處,象征對他人的扶持或迎合。

2.本義與現代引申

3.文學與語言用例

郭沫若在《留聲機器的回音》中曾用“捧腳”諷刺盲目追隨者:“這些捧腳的青年多麼可憫呢!”,進一步強化了該詞的批判性色彩。

4.近義詞與反義詞

“捧腳”通過曆史典故引申為對權貴的谄媚行為,兼具動作描述與抽象批判的雙重含義,現代使用中多帶貶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捧腳》是什麼意思

《捧腳》是指在古代中國傳統戲劇中,表演雜技、武打等身手矯捷的演員,負責獻藝展示技巧,為戲劇增添娛樂性和觀賞性的角色。

拆分部首和筆畫

《捧腳》的字由“手”和“足”兩個部首組成。

“捧”字的筆畫順序為,橫、豎、橫、提、點、橫(總共6畫)。

“腳”字的筆畫順序為,豎、撇、提、橫、點、橫(總共5畫)。

來源和繁體

《捧腳》一詞來源于古代戲曲演出中,由演員扮演山石、小丑等角色,表演雜技、武打等身手矯捷的技巧。這些演員在演出時經常要用手托起一個腳執行特技,因此得名“捧腳”。在戲曲舞台上,他們的表演常常以誇張、滑稽的形式呈現,為觀衆帶來歡樂。

《捧腳》的繁體字為「鼻托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捧腳」并不是一個獨立的漢字,而是通過兩個字組合而成。古時候寫作「應」(“手”字上部加一個“腳”字的偏旁)。

例句

1. 演員的捧腳表演給觀衆帶來了歡笑。

2. 我們邀請了一位經驗豐富的捧腳來演出節目。

組詞

捧場、捧心、捧腹大笑、把腳

近義詞

雜劇演員、雜技演員、特技演員

反義詞

主角、配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