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千日打柴一日燒 ”。1.比喻持久奮鬥而一旦成功。《續傳燈錄·可真禅師》:“問師:‘如何是學人著力處?’師曰:‘千日斫柴一日燒。’”
(2).比喻平時積攢,一朝花費。如:過日子要精打細算,不能千日打柴一日燒。
“千日斫柴一日燒”是一個七字成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長期積累與瞬間釋放
比喻長期付出努力(如千日砍柴積累資源),最終在關鍵時刻集中使用(如一日燒盡)。既可指持久奮鬥後的成功突破,也可指日常積蓄後的集中消耗。
辯證性内涵
包含兩層相對含義:
該成語最早見于宋代《續傳燈錄》,禅宗大師可真用“千日斫柴一日燒”回答修行着力點,暗示修行需日積月累,最終在頓悟時實現質變。後世衍生出“千日打柴一日燒”的變體,語義更貼近日常生活場景。
場景類型 | 示例 |
---|---|
勵志勸學 | “科研需要千日斫柴的耐心,才能在關鍵實驗上一日突破” |
財務規劃 | “儲蓄如千日斫柴,若遇突發用錢則一日燒盡,故需量入為出” |
該成語通過“斫柴-燒柴”的日常勞作比喻,既傳遞了中華文化中“天道酬勤”的價值觀,也暗含對資源管理的智慧警示。其拼音為qiān rì zhuó chái yī rì shāo,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區分褒貶傾向。
《千日斫柴一日燒》是一個成語,意為事情積累多日,結果卻在短時間内被破壞或毀掉。
《千日斫柴一日燒》的拆分部首是「卝人木火」,筆畫總數為47畫。
《千日斫柴一日燒》這個成語最早出自于《史記·平準書》中的一個典故。
《千日斫柴一日燒》(繁體字)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斫」字的寫法是「槊」,「柴」字的寫法是「耺」,「燒」字的寫法是「灄」。
他千辛萬苦工作攢錢買房,可是一夜之間火災把房子給燒毀了,真是《千日斫柴一日燒》。
斫木成舟、柴米油鹽、一日三秋
一朝風雨、百十成千
一日千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