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遼甯省南部、沈大鐵路終點。1945年設市。人口2547萬(1995年)。是東北地區著名的港口和工業城市。1984年辟為對外開放城市。大連港水深港闊,是中國主要對外貿易港。大連海濱風景優美,有海濱公園、老虎灘、金石灘、棒槌島等勝景,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有大連理工大學和海運學院等高等學校。
大連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遼甯省下轄的副省級城市,位于遼東半島南端,地處黃海與渤海交彙處。該地名由來源自俄語"Дальний"(意為"遙遠的")音譯轉化,1905年日俄戰争後正式定名為"大連",現為中國北方重要的港口、貿易、工業和旅遊城市。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五個層面解析:
一、地理特征 三面環海的半島地形特征使其擁有2211公裡海岸線,包含金州灣、大連灣等天然良港。主城區坐落于大連灣南岸,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形成京津門戶的海上屏障。
二、曆史沿革 據大連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大連通史》記載,戰國時期屬燕國遼東郡,唐代稱"三山浦",明清時期稱"青泥窪"。1898年沙俄強租後建設"達裡尼市",1905年日本占領後改稱"大連市",1945年正式回歸中國行政區劃。
三、行政區劃構成 現行行政架構包含7個市轄區(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甘井子區、旅順口區、金州區、普蘭店區)、1個縣(長海縣),代管2個縣級市(瓦房店市、莊河市),總面積12574平方公裡。
四、文化内涵 作為聯合國授予的"全球宜居城市",其名稱承載着"大展宏圖,連貫四海"的寓意。方言屬膠遼官話登連片,海洋文化特征顯著,形成獨特的海蛎子味方言體系。
五、城市象征 市樹為龍柏,市花為月季,城市标志包含星海廣場、中山廣場等曆史建築群。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常住人口達到753.4萬人,城鎮化率85.2%。
大連市是中國遼甯省下轄的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具有多重城市定位和豐富的城市内涵。以下是綜合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地理位置與自然條件
大連位于遼東半島最南端,東瀕黃海,西臨渤海,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北接東北平原。其地理坐标為東經120°58'至123°31'、北緯38°43'至40°10',擁有不凍港大連港,以水深港闊著稱,是中國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和漁業基地。
曆史沿革與行政地位
1945年正式設市,1984年被列為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作為副省級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大連享有省級經濟管理權限,是國務院批複的北方沿海中心城市,也是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窗口。
經濟與産業特色
以造船、機械制造、石油化工、紡織等工業為核心,同時發展金融、貿易等現代服務業。作為東北亞航運中心,大連港承擔了中國北方重要的國際物流樞紐功能。
文化與旅遊
别稱“濱城”“浪漫之都”,擁有老虎灘、金石灘、棒槌島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以及大連理工大學等高等教育機構。其海濱風光和近代建築群融合了多元文化特色。
城市規模與人口
根據2023年公開數據,大連市區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裡,總人口約700萬(注:不同來源統計口徑可能差異,此處為綜合估算值)。作為特大城市,其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在東北地區位居前列。
爆炒豆兒比屋場面人持戟逴跞當抵燈光典铨斷籁督催耳後風生二面篙楫公祖勾萌函義黑丹賀雅合注混賴踦跛進退亡據角力戲科儀空觀扣屎盔子來哚留遲毛腰螟蠧木香逆先女大難留漚罨潘鬓品命錢平陗絕秋鲊穣人容保柔活山荊飾辭識擢壽客束刍鼠腹蝸腸樞戶屬膺台門碳循環跳躅讬翰晚遇危辱諧文缬暈心包積水信而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