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女卸去頭上的裝飾。 唐 司空圖 《燈花》詩:“姊姊教人且抱兒,逐他女伴卸頭遲。” 前蜀 薛昭蘊 《浣溪沙》詞:“鈿匣菱花錦帶垂,靜臨蘭檻卸頭時,約鬟低珥算歸期。” 清 杜诏 《南鄉子》詞:“幾欲卸頭眠,翠被重熏夢不圓。”
“卸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卸頭”指婦女卸去頭上的裝飾,即取下頭飾、發簪等物品。該詞由“卸”(取下、解除)和“頭”(頭部裝飾)組合而成,常見于描述古代女性日常生活場景。
該詞在《漢典》《查字典》等權威辭書均有收錄,且被多部古代文學作品使用,屬于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如需查看具體詩句原文或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5中的完整引文。
卸頭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意思是摘掉頭上的東西,指摘掉假頭發或帽子。它也可以引申為指除去外在的僞裝,露出真實的本來面目。
卸頭的部首是戈,拆分成3個筆畫。
《卸頭》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故事。相傳,周朝時期有一位叫做松柏的婦人,她嫁給了一個窮苦的男子。為了改變家境,松柏決定去投靠貴族。為了得到貴族青睐,她在頭上戴了一個華麗的假發,裝扮得像個貴婦人。然而,她的貴族丈夫知道了真相後,大怒之下将她的假發扯了下來,揭露了她的************。
卸頭
古時候,卸頭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是「卸髹」,意思是摘掉染色的頭發。後來逐漸演變為現今的「卸頭」。
他在宴會上卸下了他那頂昂貴的帽子,露出了獨特的發型。
換頭、挑頭、去頭
摘帽、揭發、露餡
帶頭、戴帽、僞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