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派人署理。《資治通鑒·後唐明宗長興三年》:“凡 劍南 自節度使、刺史以下官,聽 知祥 差署訖奏聞,朝廷更不除人。”
“差署”在漢語詞典中未作為獨立詞條收錄,但可從單字釋義與曆史用法角度進行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差”讀作“chāi”時,表“派遣、公務”之意,如“差遣”“出差”;“署”指官衙或辦公場所,如“官署”“公署”,亦可作動詞表“籤署、布置”。兩字組合多見于古籍中的臨時性表述,例如清代文獻《籌辦夷務始末》中“差署”指代“派遣至官署處理公務的行為”,屬古代行政術語。
在近現代語境中,“差署”已非規範用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文獻分析。例如民國檔案中偶見“差署文件”表述,可解讀為“公務機構籤署的文件”。該詞的使用需注意語境適配性,建議現代書面表達優先選用“派遣至部門”“籤署文件”等規範化表述。
“差署”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義演變綜合理解:
曆史行政術語(主流解釋) 根據《資治通鑒》記載,該詞指授權地方官員代理任命下屬的行政程式。如後唐時期,朝廷允許劍南節度使董知祥自行任命刺史以下官職,隻需事後上報朝廷備案(原文:“聽知祥差署訖奏聞,朝廷更不除人”)。這種制度常見于中央集權較弱時期,體現地方自治權。
成語釋義(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标注為成語,解釋為“官員職位卑微”,其中“差”指職位低下,“署”指官署。但該釋義缺乏古籍用例支撐,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讀。
辨析建議:
飽經憂患包攏别白賓白兵師避榮部案不規則成擒馳驟楚幽呆才珰子導習大西米大緻燈撚疊騎發奸摘伏發明家峯回路轉風豔富家子概論甘賤鲠骨含怆赫赫揚揚鴻禧回舒穢狀剿擒借字窭婦軍需龛壁懶得離蔬釋蹻馬醫惱害拈花弄柳熱水汀軟公鞋三耦尚享苫席燒心壺神和獅子舞水泥孰谏谇诟貪媢外氅歪物件頑騃偎冬委箧獻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