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枷鎖的意思、枷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枷鎖的解釋

[yoke;shackles] 舊時的兩種刑具。比喻所受的壓迫和束縛

詳細解釋

(1).亦作“ 枷鏁 ”。枷和鎖。舊時拘系犯人的兩種刑具。《隋書·東夷傳·流求國》:“犯罪皆斷於鳥了帥……獄無枷鎖,唯用繩縛。”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三:“醉後高歌,無障無礙,當時若見閻王,任他枷鏁杻械。”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三折:“到官司,問甚麼。取了招,帶枷鎖。” 劉大白 《舊夢》詩十二:“監獄裡的生活,枷鎖下的身軀,漸近于自由,隻有這一條路。”

(2).謂帶上枷鎖。《北史·循吏傳·王伽》:“時制,流人并枷鎖傳送…… 伽 曰:‘汝等雖犯憲法,枷鎖亦大辛苦,吾欲與汝等脫去。’”

(3).比喻所受的壓迫和束縛。 唐 馮贽 《雲仙雜記·清高門戶》:“吾已脫去利名枷鎖,開清高門戶。” 蕭三 《我擡起我的頭》詩:“我們共同高歌:誓将枷鎖錘破,收複錦繡山河!” 徐遲 《牡丹》七:“她要粉碎那精神的枷鎖,徹底地從那奴隸生活中解放出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枷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舊時兩種刑具:木枷(套在頸部的木質器械)和鎖鍊(金屬束縛工具),用于拘押犯人。現多比喻精神或物質上的壓迫與束縛,如“掙脫封建枷鎖”。


二、詞源與出處

  1. 曆史背景
    最早見于《隋書·東夷傳·流求國》:“獄無枷鎖,唯用繩縛。”,說明隋朝時已有相關刑具。
  2. 構詞解析
    “枷”為形聲字,從木、加聲,本義為農具“連枷”,後衍生為刑具;“鎖”指金屬鍊條,二者組合強調雙重束縛。

三、比喻義與用法

  1. 象征壓迫
    常用于描述封建制度、傳統觀念等對個體的壓制,如徐遲《牡丹》中“粉碎精神枷鎖”。
  2. 近義詞
    桎梏、鐐铐、束縛(多用于抽象層面)。

四、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辭海》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枷鎖的意思

《枷鎖》是一個成語,意為束縛、禁锢、壓抑等。它形容人或事物受到限制、牽制或困擾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枷鎖》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木(部首索)和金(部首钅)。其中,木部首有4畫,金部首有8畫。

來源和繁體

《枷鎖》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器物。它是一種用于囚禁和束縛的工具,由兩個木質部分和一個金質部分組成。古代的漢字寫法為「檟鑪」,後來逐漸演化為現在的「枷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枷鎖」的寫法為「檟鑪」。其中,「檟」表示木質部分,「鑪」表示金質部分。這種寫法主要源自于古代的器物形态,後經過演變和簡化,才變成了現代的寫法。

例句

1. 他的負債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道枷鎖,使得他無法自由發展。
2. 那個國家的威權體制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枷鎖。

組詞

枷鎖的相關詞彙有:枷杻(束縛)、禁锢、拘束、約束、壓迫、束縛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束縛、桎梏、拘束、囚禁。
反義詞:自由、解放、解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