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補過的意思、退思補過的詳細解釋
退思補過的解釋
退思:退朝後檢查自己的言行;過:過失,錯誤。表示事後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沒有錯誤必須補正的地方。
詞語分解
- 退思的解釋 .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 林父 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後因以指退歸思過,事後反省。《後漢書·朱暉傳》:“進無蹇蹇之志,卻無退思之念。” 宋 王十朋 《州宅十二詠·退思軒》
- 補過的解釋 彌補自己的過失缺點将功補過詳細解釋補救過失。《易·繫辭上》:“無咎者,善補過也。”《尉缭子·兵教下》:“賞如山,罰如谿,太上無過,其次補過。” 唐 黃滔 《誤筆牛賦》:“持功補過,爰垂千古之名。”
網絡擴展解釋
“退思補過”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事後反省自己的言行,發現錯誤并努力彌補。核心包含兩層行為:
- “退思”:退居後深入反思,如退朝後自我檢視(出自《左傳》記載的“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 “補過”:通過實際行動修正過失,而非僅停留在自責層面。
二、出處與演變
- 最早記載于《左傳·宣公十二年》,描述春秋時期士大夫林父“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的為官态度。
- 後世延伸為修身理念,成為儒家“慎獨”“自省”思想的實踐體現。
三、曆史應用
- 古代官署常設“退思堂”,供官員反思政務疏漏(如清代多地府衙均有此類建築);
- 個人修養中,古人通過“功過格”記錄每日言行,踐行此成語的反思精神。
四、使用場景
適用于需要表達自我檢讨并積極改正的語境,如:
- 工作失誤後的總結改進;
- 人際矛盾中的主動擔責;
- 學術研究或決策過程中的糾錯行為。
五、近義延伸
與“将功補過”“計功補過”等成語相關,但更強調内省與主動修正的雙重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退思補過》的意思
《退思補過》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回顧過去的錯誤,及時反思并采取補救措施以避免再次犯錯。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退思補過》這個成語由“退”、“思”、“補”和“過”四個部分組成。
• “退”部首是辶(辵),筆畫數為5。
• “思”部首是心,筆畫數為4。
• “補”部首是衤,筆畫數為5。
• “過” 部首是辶(辵),筆畫數為5。
來源
《退思補過》這個成語源于清代著名文學家紀曉岚的《退思錄》。他在書中提出了“退思補過”的理念,即通過對自身失敗的反思,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改正,重新開始。
繁體
《退思補過》的繁體寫法是《退思補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退思補過》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為“退咨補過”。
例句
1. 他意識到自己在過去的工作中犯了很多錯誤,于是開始《退思補過》。
2. 領導給予我們重回正軌的機會,我們應該充分認識錯誤并積極《退思補過》。
組詞
1. 退避三舍。
2. 反思。
3. 自省。
近義詞
1. 反思。
2. 自省。
3. 換位思考。
反義詞
1. 不思不補。
2. 不反思不悔過。
3. 堅持錯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