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羌戎的意思、羌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羌戎的解释

泛指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汉 扬雄 《长杨赋》:“其后 熏鬻 作虐,东夷横畔,羌戎睚眥, 闽 越 相乱。” 唐 王昌龄 《箜篌引》:“ 卢溪郡 南夜泊舟,夜闻南岸羌戎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羌戎是中国古代对西北地区特定族群的统称,需从历史、地理、文化三方面理解其含义:


一、字源与基本释义

    • 本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为“西戎牧羊人也”,从羊、从人,指以牧羊为生的西方族群。
    • 族群范围:狭义指汉藏语系羌语支的先民,广义涵盖青藏高原东部的游牧部落(参考《后汉书·西羌传》)。
    • 本义:《说文解字》注“兵也”,引申为持兵器作战的部族。
    • 历史语境:周代泛指西方非华夏族群(如犬戎、山戎),后成为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见王力《古代汉语》)。

合成词“羌戎”:汉代起连用,特指活动于今甘肃、青海、川西一带的游牧族群(《汉书·西域传》),强调其地缘与文化的交融性。


二、历史演变与文化特征

  1. 地理分布

    以河湟谷地(黄河与湟水流域)为中心,南抵岷江上游,北至河西走廊(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2. 社会形态

    • 游牧为主,辅以狩猎,《后汉书》载其“随畜迁徙,无常处”。
    • 部落松散联盟,无统一政权,“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后汉书·西羌传》)。
  3. 与中原互动

    • 商周时期:羌人参与伐纣(《尚书·牧誓》)。
    • 汉代:汉羌战争频发,部分羌人内迁关中(马长寿《氐与羌》)。
    • 唐代:党项羌建立西夏政权(1038-1227年),吸收汉、藏文化(史金波《西夏文化》)。

三、文化符号与遗产

  1. 羌笛

    汉代传入中原的乐器,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即其文化意象(《乐府诗集》)。

  2. 碉楼建筑

    川西羌族石砌碉楼(邛笼)为代表性民居,见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学术参考文献

  1. 许慎(东汉),《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范晔(南朝宋),《后汉书·西羌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3. 马长寿,《氐与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4. 王明珂,《羌在汉藏之间》,中华书局,2008年(分析羌戎的族群边界理论)。

(注:因古籍原版链接受限,建议通过权威出版社或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查阅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羌戎”是古代中国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主要涉及羌族和戎族两大族群。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羌戎是古代文献中常并列提及的族群,羌指羌族,戎指戎狄族群,合称泛指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该词在汉代典籍(如扬雄《长杨赋》)中已频繁出现,用于描述与中原政权互动的边疆民族。

2.历史背景

3.文化特征

4.文学与文献记载

古代文学作品常以羌戎代指边疆异族,如:

5.历史影响

羌戎与中原的互动促进了文化交融。例如,秦国在扩张中吸纳羌戎文化,形成独特的军事和社会制度;商周时期的“羌方”“鬼方”等部落则成为中原政权边疆治理的重要对象。

羌戎是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统称,其历史、文化及与中原的互动对中国古代边疆格局和民族融合产生了深远影响。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族群分化或考古证据,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考古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哀愍暴狠笔奏菜圃操尚茶课逞快宸藻当作大群睇观鉜鏂頫仰高抬贵手格纳槅子门鹤驾忽期降文搅给经总急攘攘空穴揆搆廓填两讫连片丽明流黄露根慢欺贫士否泰迁祔轻駃清明上河图穷辟齐夏曲辫子宂赘软俗神清骨秀螫口寿堂厮琅忪蒙搜漱遡流求源袒谪提交童竖吞鈎脱垂下裳虾姑仙禽宪象献议歙集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