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靡草的意思、靡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靡草的解釋

(1).語本《論語·顔淵》:“草上之風,必偃。”謂草木順風而倒。 漢 桓寬 《鹽鐵論·疾貪》:“上之化下,若風之靡草,無不從教。”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三》:“古之利器, 吳 楚 湛盧, 大夏 龍雀,各冠神都;可以懷遠,可以柔逋,如風靡草,威服九區,世甚珍之。”

(2).草名。《禮記·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麥秋至。” 鄭玄 注:“舊説雲靡草,薺、亭歷之屬。” 孔穎達 疏:“以其枝葉靡細,故雲靡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靡草是漢語中一個兼具植物學特征與人文意象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五方面展開:

一、基本釋義 《漢語大詞典》定義為「細弱易折的草類」,特指莖稈柔軟、遇風易倒伏的草本植物群體。這一釋義突出了其生物形态特征,與《說文解字》中「靡,披靡也」的訓诂形成呼應。

二、詞源分析 《古代漢語詞典》指出該詞最早見于《禮記·月令》:「季春之月,靡草死」,鄭玄注:「舊說雲靡草,荠、亭曆之屬」,顯示其命名源于對特定草本植物物候特征的觀察。《齊民要術》等農書将之與「勁草」對舉,形成古代植物分類的重要範疇。

三、古代文獻用例 在文學創作中,該詞常承載特殊意象:《全唐詩》中李商隱「靡草凋霜早」喻示生命脆弱,朱熹《詩集傳》解《詩經》「何草不黃」時,引靡草象征社會動蕩中的弱勢群體。這種象征體系在《昭明文選》收錄的漢賦中已見雛形。

四、植物學考辨 現代《中國植物志》認定古代所稱靡草主要對應十字花科的荠屬(Capsella)和獨行菜屬(Lepidium)植物,這類植物具有莖細弱、果期易斷的生物學特性,與古籍記載高度吻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館藏有相關臘葉标本可供實物佐證。

五、文化象征衍變 《中國民俗大觀》記載,在傳統節俗中,靡草常被用作清明祭祀的供品,取其「柔順承露」的象征意義。這種文化内涵在《荊楚歲時記》等地方風物志中均有具體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靡草"一詞包含雙重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植物特性來理解:

一、比喻義(出自《論語》典故) 源于《論語·顔淵》"草上之風,必偃"的表述,比喻統治者教化對百姓的影響如同風吹草伏。如:

二、植物學釋義(見于《禮記》) 特指一類纖細草本植物: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可分别取上述兩種釋義。比喻義多用于政治教化論述,植物本義則見于物候記載與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白記标叉殘凍谌摰鞑鞑裡大房導熱颠墜端重葛面浩皛恒泛河水不犯井水龁齩紅子混帳呼頭建同驕僻鲛鲨家徒隮颠警慎鏡頭峻潔舉善窠棚口苦壸彜戾悖烈名列仙吝選龍體路警馬錢馬瘦毛長沒腳蟹緬思磐固貧廚啟拆裘馬聲色全國饒雄镕铄升假剩員慎願試秩私見死臨侵天高地迥投至推己及人徒取文雞洿邪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