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oudy] 雲霧密集的樣子
山頭霭霭暮雲橫。——宋· 蘇轼《題南溪竹上》
(1).雲煙密集貌。 晉 陶潛 《停雲》詩:“靄靄停雲,濛濛時雨。” 唐 張祜 《夜雨》詩:“靄靄雲四黑,秋林響空堂。”《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春晚喧喧佈穀鳴,春雲靄靄簷溜滴。” ********* 《紅燭·憶菊》:“霭霭的淡煙籠罩着的菊花,絲絲的疏雨洗着的菊花。”
(2).昏暗貌。《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遂排金扉而北入,霄靄靄而晻曖。” 張載 注:“言深邃也。” 唐 韋應物 《夏夜憶盧嵩》詩:“靄靄高館暮,開軒滌煩襟。” 明 高啟 《秋日江居寫懷》詩之七:“漁村靄靄緣江暗,農徑蕭蕭入圃斜。”
(3).猶藹藹。和藹可親貌。 清 周亮工 《今夕歌宿郎山呂正始天咫樓作》:“何接美人之靄靄兮,乃使我6*日暮而蹉跎。”
(4).猶藹藹。茂盛貌。 陳毅 《由北京到廣州》詩:“ 韶山沖 裡覽風物,靄靄青松赤壤嵌。”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霭霭漢語 快速查詢。
“霭霭”是一個漢語形容詞,讀作ǎi ǎi,主要描述雲霧密集、朦胧彌漫的景象,常見于自然景色的描寫,也可引申為情緒或氛圍的朦胧狀态。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說文解字》或古典詩詞集,深入體會其意境。
《霭霭》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美麗、清新的意思。下面将為您介紹關于《霭霭》的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霭霭》的左邊是雨部,右邊是青部,總共包含了16個筆畫。
來源:《霭霭》可以追溯到古代詩詞中,意指天空或者大地上的雲霧迷茫,給人一種含蓄、曼妙的感覺。
繁體:繁體字對應于簡體字裡的「霭霭」,字形保留了漢字演變過程中的一些特點。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霭霭」的字形可能有些不同,可能更加繁複或者不同于現在的形狀。
例句: 1. 小橋流水,水邊的楊柳在霭霭的晨霧中隱約可見。 2. 在山間的霭霭中,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靜谧和神秘。
組詞:清霭、迷霭、霭氣、霭藍。
近義詞:朦胧、模糊。
反義詞:明亮、清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