攓掇的意思、攓掇的详细解释
攓掇的解释
摘取。 唐 柳并 《<意林>序》:“ 隋 代 博陵 李文博 攓掇诸子,编成《理道集》十卷。”
词语分解
- 攓的解释 攓 ā 古同“搴”,拔取。 古同“攐”,把衣服提起来。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掇的解释 掇 ō 拾取;摘取:掇拾。掇弄。 用双手拿(椅子,凳子),用手端。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攓掇"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其含义主要可以从字义拆分和古籍用例两方面来理解:
-
基本含义:摘取、拾取
- 字义分析:
- 攓 (qiān): 本义为“拔取”、“摘取”。《说文解字》未直接收“攓”字,但收有“搴”,意为“拔取”。后世常以“攓”通“搴”。《汉语大字典》释“攓”为“拔取;摘取”。
- 掇 (duō): 本义为“拾取”、“摘取”。《说文解字·手部》:“掇,拾取也。”
- 组合义: “攓”与“掇”二字意义相近,都有“取”的意思。二字连用构成同义复合词,强调“摘取”、“拾取”的动作。如《庄子·至乐》郭象注:“攓掇,拾取也。”
-
古籍用例与引申:
- 具体动作: 指用手摘取或拾取东西。例如《后汉书·崔骃传》:“攓掇其华,而飏英于外。”(摘取它的花朵,将精华传播到外面)。此处指摘取花朵。
- 抽象引申: 有时可引申为“获取”、“采取”、“收集”。例如扬雄《方言》卷一:“攓掇,取也。南楚曰攓掇。” 这里“攓掇”即表示“获取”之意。
“攓掇”是一个古汉语动词,核心意思是摘取、拾取。它强调用手去获取物品的动作,既可用于具体事物(如摘花),也可在特定语境下引申为抽象意义上的获取或收集。
参考来源:
-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
- (汉)许慎 撰,(清)段玉裁 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清)郭庆藩 撰:《庄子集释》,中华书局。
- (南朝宋)范晔 撰,(唐)李贤 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
- (汉)扬雄 撰:《方言》,收入《四部丛刊》本。
网络扩展解释
“攓掇”是一个较为少见的词语,其解释如下:
拼音:qiān duō
含义:指“摘取”或“拾取”,常用于描述对事物的选择性获取。
补充说明:
-
词义辨析:
该词与“撺掇”(cuān duo,意为“怂恿”“鼓动”)字形相近但意义完全不同,需注意区分。
-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或古典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见。例如:“攓掇古籍中的精华”可理解为摘录经典内容。
常见混淆词对比: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来源 |
攓掇 |
qiān duō |
摘取、拾取 |
查字典、天奇教育 |
撺掇 |
cuān duo |
鼓动、怂恿 |
汉典、搜狗百科 |
若需进一步了解“撺掇”或其他相似词,可参考相关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伥鬼畴代床簟除折辞家鏦金戛玉麤滞大荒达眼抵虫玎当噩迕法衮范蔡沸波纷乱如麻捬育扶证苟同鬼勾当軱戾豪异贺卡回曲惠声弧旌枉矢坚贞介函絶群拔类慨当以慷课舡狂剧烂斧柯嶚剌临儿国龙头鸬鷀船噜哩噜苏片面期契取将三十六哨哄摄勾射幸数跌,不如审发瘦小书空咄咄硕岸斯鞅统治阶级偷乖投义土梗颓瘁万箭穿心巫觋显晶霞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