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指帝王受命于天的吉祥征兆。《晉書·慕容儁載記》:“寡君今已握乾符,類上帝,四海懸諸掌,大業集於身。” 唐 韓愈 《賀冊尊號表》:“陛下仰稽乾符,俯順人志。” 清 姚鼐 《朱石君中丞視赈淮上途中見示長句次韻》之二:“山川極盛在一朝, 鐘離 帝起乾符握。”
“乾符”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án fú,其核心含義為舊指帝王受命于天的吉祥征兆,常與古代君權神授的思想相關。
基本含義
乾符象征帝王順應天命、掌握政權的合法性依據,多用于描述君主登基或統治時期的祥瑞之兆。例如《晉書》中提到慕容儁“握乾符,類上帝”,即強調其統治符合天意。
曆史用例
字面解析
該詞多用于史書、頌文等正式文體,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政治哲學或文獻時仍具重要意義。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晉書》《昭明文選》等典籍。
《乾符》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成部首分别是“乙(二)”和“符(付)”,總共有7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使用,經過演變逐漸形成了現代的寫法。
在繁體字中,“乾符”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乾符”。然而,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時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例如,在篆書中,“乾符”寫作“乹符”;而在隸書中,“乾符”寫作“亁符”。
以下是一個使用“乾符”的例句:
乾符神通,能預知未來。
在組詞方面,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乾坤:指天地,泛指宇宙。 2. 乾旦:指天亮之時,黎明。 3. 符節:指用來标記、象征的符號或标志。 4. 符咒:指用于超自然力量的咒語或法術。
與“乾符”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符號:指用于表示或代表某種事物的标記、标志。 2. 記號:表示、标記某種信息或事物的标志或符號。
與“乾符”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虛符:指沒有實際或真實内容的符號或标志。 2. 無效:沒有實際效果或價值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