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睹物思人。
“曝書見竹”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pù shū jiàn zhú,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來源中存在一定差異,需結合權威資料綜合分析:
釋義:指看到與某人相關的物品而引發對其的思念。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中被明确提及。
出處:
清代浦起龍在《<史通通釋>序》中寫道:“每一展卷,不勝曝書見竹之感”,表達對逝者的懷念。此外,蘇轼《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中提及文與可(善畫竹)的離世,也隱含睹畫思人的情感。
用法:
多用于書面語,作謂語、賓語或定語,帶有褒義色彩,常見于文學性表達。
《曝書見竹》是一個成語,意為書籍放置在竹架上,暴露在太陽下使之幹燥。它形容書籍被公開展示,供人閱讀。
拆分部首和筆畫:
《曝書見竹》共有12個字,可以拆分為:曝(并1453B)書(言878C)見(見14768)竹(竹118C)。
來源:
《曝書見竹》出自古代文人陸遊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 / 月夜書懷》:
小樓吹徹玉隱香,曝書見竹已心傾。
繁體:
《曝書見竹》在繁體字中沒有改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曝書見竹》這個成語在不同時期的寫法并無明顯變化。
例句:
他日暇閑,我常常曝書見竹,享受閱讀的樂趣。
組詞:
曝露、書籍、竹架、見證。
近義詞:
展示、公開、顯露。
反義詞:
隱藏、保密、隱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