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革的意思、斥革的詳細解釋
斥革的解釋
[dismiss] 革除
斥革職銜
詳細解釋
開除;革除。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科第·元》:“相傳 蘇州 解元自 明 弘治 戊午科 唐寅 以科塲事斥革後總不利。” 清 姚鼐 《原任少詹事張君權厝銘》序:“於是榜發磨勘,有摘君所薦舉人 梁泉 卷疵纇數十,當斥革,吏遂傅君法,革職提問。” 魯迅 《墳·我之節烈觀》:“假使這 唐 人還活着,一定要斥革功名,‘以正人心而端風俗’了。”
詞語分解
- 斥的解釋 斥 ì 責備:斥責。怒斥。駁斥。訓斥。 指,指出:斥謬(指出錯誤)。 使退去,使離開:斥退。 開拓:開地斥境。 多,廣:充斥。 偵察,伺望:斥候(舊時偵察敵情的士兵)。 鹽堿地:斥鹵。 古同“尺”,尺
- 革的解釋 革 é 去了毛經過加工的獸皮:皮革。革履(皮鞋)。革囊。 改變:革新。革命(a.原意是改變命運;b.現指改變社會制度、建立新社會的群衆運動;c.亦指改造舊技術、舊思想的運動)。改革。變革。 取消,除掉
網絡擴展解釋
“斥革”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斥革(chì gé)指開除、革除,通常用于正式或官方場合,表示對職位、身份、資格等的剝奪。例如:“斥革職銜”“斥革功臣”。
二、詳細釋義
-
詞源與構成
- “斥”本義為批評、指責,“革”指改革、變革。原指對舊制度或錯誤行為的批判與改革,後逐漸演變為“解除職務或資格”的專稱。
-
使用場景
- 曆史語境:常見于古代科舉、官職任免。例如清代文獻記載,考生若舞弊會被“斥革功名”。
- 現代用法:多用于書面或正式文件,如“斥革違紀人員”。
-
近義詞
三、例句參考
- 魯迅《我之節烈觀》中提到,若某人行為不端,可能被“斥革功名以正風俗”。
- 清代錢泳記載,唐寅因科場舞弊被斥革後,蘇州解元之位“總不利”。
四、補充說明
- 語義演變:該詞早期側重“批判性改革”,後逐漸聚焦于“剝奪資格”的行政措施。
- 適用對象:多用于官職、功名、組織成員等正式身份的解除。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或文獻來源,可參考《履園叢話》《魯迅全集》等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斥革,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詞彙。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它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吧!
斥革這個詞的意思是“指責和抨擊”。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斥”和“革”。
拆分部首和筆畫方面,我們可以看到,“斥”字的部首是“斤”,它總共有5畫;而“革”字的部首是“革”,它有9畫。
關于“斥革”這個詞的來源,我目前無法提供具體信息。
若我們要來說繁體字方面,由于《條例規範漢字正字印刷字體表》中并未包含“斥革”字,所以目前不了解有關其繁體字的情況。可能在某些繁體字中,會有類似的意思的詞彙。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我們不清楚“斥革”這個詞彙的具體寫法。衆所周知,古代漢字的形态與現代漢字有一些差異。
舉個例子,我們可以使用“斥革”這個詞彙造句:他對政府的腐敗行為進行了嚴厲的斥革。
至于組詞方面,我們可以使用“斥責”、“革除”、“批判”等詞彙。這些詞都與“斥革”意思相近。
而與“斥革”相反的意思,我們可以用“贊賞”、“支持”等詞語來表達。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相關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