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睹物思人。
“曝书见竹”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pù shū jiàn zhú,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来源中存在一定差异,需结合权威资料综合分析:
释义:指看到与某人相关的物品而引发对其的思念。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来源中被明确提及。
出处:
清代浦起龙在《<史通通释>序》中写道:“每一展卷,不胜曝书见竹之感”,表达对逝者的怀念。此外,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提及文与可(善画竹)的离世,也隐含睹画思人的情感。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作谓语、宾语或定语,带有褒义色彩,常见于文学性表达。
《曝书见竹》是一个成语,意为书籍放置在竹架上,暴露在太阳下使之干燥。它形容书籍被公开展示,供人阅读。
拆分部首和笔画:
《曝书见竹》共有12个字,可以拆分为:曝(并1453B)书(言878C)见(见14768)竹(竹118C)。
来源:
《曝书见竹》出自古代文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月夜书怀》:
小楼吹彻玉隐香,曝书见竹已心倾。
繁体:
《曝书见竹》在繁体字中没有改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曝书见竹》这个成语在不同时期的写法并无明显变化。
例句:
他日暇闲,我常常曝书见竹,享受阅读的乐趣。
组词:
曝露、书籍、竹架、见证。
近义词:
展示、公开、显露。
反义词:
隐藏、保密、隐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