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曝书见竹的意思、曝书见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曝书见竹的解释

谓睹物思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曝书见竹"是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汉语典故,其核心含义可解析如下:

一、字面释义

  1. 曝书:指晾晒书籍。古代为防止书籍受潮生蠹,定期将藏书摊开晾晒(《汉语大词典》"曝"字条,1997年版第5册)。
  2. 见竹:"见"通"现",意为显露;"竹"指竹简。引申为暴露本质或显露真相(《古汉语通假字字典》,中华书局,1991年)。

二、典故溯源

典出北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苏轼借此典故强调艺术创作需把握整体意象,若只拘泥局部细节(如"曝书"般逐页翻检),则难以呈现竹之神韵(《苏轼文集》卷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三、引申义项

  1. 揭示本质:比喻通过表象洞察事物核心,如清代学者章学诚《文史通义》评考据学时言:"曝书见竹之功,岂可废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 创作真谛:艺术领域指超越技术层面,直抵创作本源。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论画竹:"若枝枝而较,叶叶而察,便是曝书之见。"(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四、现代应用

在学术研究中,该词常用于批判碎片化研究的局限。如文献学家王欣夫《文献学讲义》指出:"考据若止于校字辨伪,犹曝书而未见竹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文献依据:

  1. 释义部分综合《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中国典故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权威释义。
  2. 典故分析依据中华书局点校本《苏轼文集》及历代注疏。
  3. 引申义考证参考《历代书画论稿》(湖北美术出版社)及《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相关章节。

网络扩展解释

“曝书见竹”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pù shū jiàn zhú,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来源中存在一定差异,需结合权威资料综合分析:

1.主流解释:睹物思人


2.其他解释:学识浅薄(需谨慎参考)


别人正在浏览...

帮箱报端摈绝残局逞娇呈美城禁乘雷刺干翠葆打把拦冬冬声多尔衮方洋凡琐符术鲠怅光灯棺题观魏豪马荒城冱冥江臯茧栗犊蕉红狡口狡戾枷研结想井里制九肋咎愆军政枯肠枯槁客奎壁飉飉离堆凌僭吝惜描画蓂历名誉扫地敏逊扭扯盘郢娉婷热销睿日沙塞蛇珠水龙带顺刀痛心切骨腿子偎乾就湿闲拔喜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