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武的意思、湯武的詳細解釋
湯武的解釋
商湯 與 周武王 的并稱。《易·革》:“ 湯 武 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史記·穰侯列傳》:“以三十萬之衆守 梁 七仞之城,臣以為 湯 武 復生,不易攻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故其陳 堯 舜 之耿介,稱 湯 武 之祗敬,典誥之體也。”
詞語分解
- 湯的解釋 湯 (湯) ā 熱水:湯雪。赴湯蹈火。揚湯止沸。 煮東西的汁液:米湯。參(卬 )湯。 烹調後汁特别多的食物:雞湯。菜湯。清湯。 專指溫泉(現多用于地名):湯泉(溫泉)。湯山(在中國北京市)。 中藥的劑
- 武的解釋 武 ǔ 關于軍事或技擊的,與“文”相對:武裝。武器。武警。武林。武壇。武生。武旦。武丑。武淨。武舉。 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斷。武士。武夫。 半步,泛指腳步:步武。踵武。行(妌 )不數武。 姓。
專業解析
"湯武"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專有名詞,特指中國商朝的開國君主商湯和周朝的開國君主周武王的合稱。他們被後世儒家尊為施行仁政、以有道伐無道的聖王典範,常作為"革命"(指順應天命變革朝代)的正面象征。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詞義解析
- "湯"指商湯:子姓,名履,又稱成湯、武湯。原為夏朝諸侯,因夏桀暴虐無道,他領導諸侯在鳴條之戰中推翻夏朝,建立商朝,定都亳(今河南商丘一帶)。其事迹被視為"吊民伐罪"的典範。
- "武"指周武王:姬姓,名發。繼承其父周文王遺志,聯合諸侯,在牧野之戰中擊敗商纣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其行為被贊為"順天應人"。
二、文化内涵與象征意義
"湯武"并稱,并非僅指兩位具體的曆史人物,更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 "革命"的合法性象征:儒家經典将湯武的行為定義為"湯武革命",強調其推翻暴政是順應天命、解救百姓的正義之舉("順乎天而應乎人"),為後世王朝更疊提供了理論依據和道德标杆。參考來源:《周易·革卦·彖傳》
- 仁政與德治的代表:後世常将"湯武"與施行暴政的"桀纣"(夏桀、商纣)相對比,用以闡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者無敵"的治國理念。參考來源:《孟子·梁惠王下》
- 聖王的典範:在儒家道統中,湯武常與堯、舜、禹等上古聖王并列,被視為後世君主效法的楷模。參考來源:《論語·堯曰》
三、典籍中的運用
"湯武"一詞頻繁出現在中國古代典籍中,用以闡述政治哲學和曆史觀:
- 《孟子》:"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纣矣,未聞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在此明确為武王伐纣的正當性辯護,将纣王視為獨夫民賊而非君主。
- 《荀子》:專門有《議兵》篇讨論"湯武之兵"是"仁義之兵",強調其戰争的正義性。
- 《史記》:在《史記》的《殷本紀》和《周本紀》中詳細記載了商湯和周武王的事迹,奠定了後世對"湯武"的基本曆史認知。參考來源:司馬遷《史記》
四、引申與影響
"湯武革命"的概念深刻影響了中國曆史和政治思想,成為論證政權更替合法性的核心話語之一。後世常以"湯武"作為明君賢主的代名詞,或以"行湯武之事"喻指推翻暴政的正義行為。
主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權威漢語工具書,對"湯武"詞條有精确定義和曆史背景解釋)
- 《周易·革卦·彖傳》(提出"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的經典論述)
- 《孟子》(特别是《梁惠王下》篇,為湯武革命提供倫理辯護)
- 司馬遷《史記》(《殷本紀》、《周本紀》提供了詳實的曆史記載)
- 《論語》(體現儒家對聖王的尊崇)
- 《荀子》(《議兵》篇等探讨湯武用兵之道)
網絡擴展解釋
“湯武”是中國古代曆史中的并稱,指商湯與周武王兩位君主,分别代表商朝和周朝的開創者。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商湯:商朝開國君主,推翻夏桀暴政,建立商朝,被視為“順天應人”的典範。
- 周武王:周朝建立者,率軍伐纣滅商,開啟周代統治,其行動被儒家贊為“革命”的象征。
2.曆史與文獻依據
- 《易經》記載:“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強調二者推翻舊朝是順應天命與民心的正義之舉。
- 《史記》等史書:多次以“湯武”并稱,如《穰侯列傳》提到“湯武複生,不易攻也”,凸顯其軍事與政治影響力。
3.文化意義
- 儒家思想:湯武被視為“仁政”代表,其革命行為被賦予道德合法性,成為後世反抗暴政的理論依據。
- 文學與評價: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将湯武與堯舜并列,稱其“祗敬”(恭敬謹慎),體現古代文人對二者的尊崇。
4.延伸用法
- 在古籍中,“湯武”常作為明君典範,用于對比暴君或論證政權更替的合理性。例如,漢代儒家曾借湯武革命主張推翻暴君。
以上内容綜合了多來源信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易經》原文或權威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骜主罷祠白面郎君八牖倍率草料查頭鯿弛惰弛易傳賢聰哲丹砂訣點逗調旨鬥變服乘拂雲箒溝樓苟美駭亂合縫誨導教擾教習迦提禁戎巾箱酒窖壸範诔行鈴網露房論讨螺眉妙谛砰砰偏節偏氣潑墨紫前郄鞘室青林樂瓊池窮弱豈有此理侍僮壽樂俟奴天筆外吏外應王八蛋衛賜文塞沃醊無可非議無鹽子相疾相時度力奚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