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銅鑄的馬。《後漢書·董卓傳》:“悉取 洛陽 及 長安 銅人、鐘虡、飛廉、銅馬之屬,以充鑄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穀水》:“ 明帝 永平 五年, 長安 迎取飛廉并銅馬,置 上西門 外 平樂觀 。”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譯賓》:“合有金鵝之獻,以代銅馬之圖。”《人民文學》1978年第10期:“後來阿爸被捆在銅馬上活活燒死了,阿媽也被迫跳進了 金沙江 。”參見“ 銅馬法 ”。
(2).即銅馬軍。《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又别號諸賊銅馬、大肜……等,各領部曲,衆合數百萬人,所在寇掠。” 清 宋聚業 《題南陽旅壁》詩:“時來一夕收銅馬,事去經年運木牛。” 毛6*澤6*東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6*産6*黨》第二節:“從 秦 朝的 陳勝 、 吳廣 、 項羽 、 劉邦 起,中經 漢 朝的新市、平林、赤眉、銅馬和黃巾……都是農民的反抗運動,都是農民的革命戰争。”參見“ 銅馬軍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銅馬漢語 快速查詢。
“銅馬”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層含義,以下是綜合文獻的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指古代以銅鑄造的馬像或馬形器物。這類銅馬常作為工藝品或陪葬品,如東漢墓葬出土的銅馬和西漢時期的銅制馬雕塑。
成語比喻
成語“銅馬”比喻外表華麗但缺乏實質的事物,例如虛有其表的政策或裝飾。
曆史事件
藝術與工藝
精神象征
風水作用
銅馬雕塑在現代城市景觀和企業文化中廣泛應用,既作為裝飾,也寄托對成功與活力的追求()。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用法或曆史典故,可參考、2、4的原始來源。
銅馬是一個成語,指的是指山西省太原市的一座有3000多年曆史的雕像。它是一匹展翅欲飛的戰馬,呈現出優美的姿态和強烈的動感。
銅馬可以拆分為“金”和“馬”兩個部首。其中,“金”部表示金屬,而“馬”部是指馬。
“金”的筆畫數為8,字形為缺右上方的三角形。
“馬”的筆畫數為10,字形為帶有馬頭的正方形。
銅馬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周朝時期,當時用銅鑄造銅馬作為祭祀用品。這座銅馬雕像是根據當地傳說創作而成的。
在繁體中,銅馬的寫法相同,即使用“銅馬”。
古代的漢字是由象形字逐漸演變而來的。雖然現代的銅馬寫法有所變化,但古時期的寫法仍然有所留存。
在古代漢字中,“金”和“馬”分别可以寫作“釒”和“馬”,字形變化較大,且與現代漢字形态有所不同。
他對這座銅馬的品味很高。
這座銅馬是當地的标志性建築。
銅鞍、馬匹、銅牌
青銅馬、銅制馬像
鐵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