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裒削的意思、裒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裒削的解釋

猶搜刮。《梁書·賀琛傳》:“雖是處彫流,而 關 外彌甚,郡不堪州之控總,縣不堪郡之裒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裒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聚斂剝削,指統治者或權勢者強行搜刮、聚集民財的行為。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1. 字義拆解

    • 裒(póu):本義為“聚集”,《說文解字》釋為“引取也”,引申為搜羅、斂取。
    • 削(xuē):意為“削減”“剝奪”,如《廣雅》注“削,奪也”。

      二字組合後,“裒削”強調通過強制手段聚斂財富,帶有明顯的負面色彩。

  2. 權威詞典釋義

    • 《漢語大詞典》:

      “裒削”釋義為“猶搜刮”,例證引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裡役之裒削難堪。”指基層官吏對百姓的盤剝。

      (來源:《漢語大詞典》 或 實體書第9卷第126頁)

    • 《辭源》:

      釋為“聚斂剝削”,突出其“強行征斂”的特性,常見于描述苛政。

      (來源:《辭源》網絡版 或 商務印書館第三版)

  3. 古籍用例與語境

    • 《宋史·食貨志》載:“官吏裒削,下不堪命。”反映官府橫征暴斂導緻民不聊生。
    • 明代張居正《答福建巡撫》:“豪強裒削,細民困窮。”指地方豪強對平民的壓榨。
  4. 近義詞辨析

    • “盤剝”:側重反複榨取,如高利貸行為。
    • “橫征”:強調非法或過度征稅。
    • “裒削”:更聚焦于“聚集式掠奪”,常見于描述系統性剝削。
  5. 現代使用與延伸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但可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用以批判專制統治的經濟壓迫,如:“封建王朝通過裒削民脂民膏維持奢靡統治。”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裒削”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1. 基本含義
    拼音為póu xuē,意為“猶搜刮”,指通過強制或剝削手段聚斂財物。

  2. 古籍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梁書·賀琛傳》中的記載:“縣不堪郡之裒削”,描述了古代地方官吏對百姓的過度征斂現象。

  3. 語境延伸
    常用于形容權力者對資源的掠奪性行為,例如:“關外彌甚,郡不堪州之控總”,反映社會動蕩時期的經濟剝削現象。

  4. 相關成語
    與“裒削”相關的詞彙包括“裒多益寡”(取多補少)、“削鐵如泥”(形容兵器鋒利)等,均帶有調整或削減的語義色彩。

  5. 現代使用
    當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強調對古代社會剝削現象的批判性描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例句或成語用法,可參考《梁書》及相關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北京鴨變格便室避迹藏時冰谿冰盞比屋畀予孱瑣大侵大始敦進杜武庫方目風霜雨雪赙錢各肉兒各疼苟簡構想過話漢沂豪梁秏亂河落海乾和潤鴻都少君回天無力矯捷罽車潔己奉公蟨蛩克治困逼琨瑜枯研略約民調摩蕩牡丹花好﹐終須緑葉扶持木連理乜嘢女功憑愚譴咎鬝頭俏麗奇丑起科棋流磬管燒燌生縛停迂頭正頹沲王杖逶媠閑語稀溜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