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搜刮。《梁書·賀琛傳》:“雖是處彫流,而 關 外彌甚,郡不堪州之控總,縣不堪郡之裒削。”
“裒削”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基本含義
拼音為póu xuē,意為“猶搜刮”,指通過強制或剝削手段聚斂財物。
古籍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梁書·賀琛傳》中的記載:“縣不堪郡之裒削”,描述了古代地方官吏對百姓的過度征斂現象。
語境延伸
常用于形容權力者對資源的掠奪性行為,例如:“關外彌甚,郡不堪州之控總”,反映社會動蕩時期的經濟剝削現象。
相關成語
與“裒削”相關的詞彙包括“裒多益寡”(取多補少)、“削鐵如泥”(形容兵器鋒利)等,均帶有調整或削減的語義色彩。
現代使用
當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強調對古代社會剝削現象的批判性描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例句或成語用法,可參考《梁書》及相關漢語詞典。
裒削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裒」和「削」兩個字組成。
「裒」的部首是「衣」,它有9個筆畫;「削」的部首是「刀」,它有9個筆畫。
「裒削」一詞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修剪修整。根據《康熙字典》,裒削意味着修剪整齊,把不齊的東西修整得平整、整潔。
裒削的繁體字是「裒削」。
在古時候,裒削的寫法可能與今天略有不同,因為漢字的書寫形态有所發展和演變。
1. 他用剪刀裒削了花草的葉子,使之變得整齊漂亮。
2. 她将頭發裒削整齊,顯得更加精神。
裁剪、修剪、修整、整齊等。
整理、修整、修剪、修整、修飾等。
肆意、荒廢、任性、放縱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