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搜刮。《梁书·贺琛传》:“虽是处彫流,而 关 外弥甚,郡不堪州之控总,县不堪郡之裒削。”
“裒削”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释义如下:
基本含义
拼音为póu xuē,意为“犹搜刮”,指通过强制或剥削手段聚敛财物。
古籍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梁书·贺琛传》中的记载:“县不堪郡之裒削”,描述了古代地方官吏对百姓的过度征敛现象。
语境延伸
常用于形容权力者对资源的掠夺性行为,例如:“关外弥甚,郡不堪州之控总”,反映社会动荡时期的经济剥削现象。
相关成语
与“裒削”相关的词汇包括“裒多益寡”(取多补少)、“削铁如泥”(形容兵器锋利)等,均带有调整或削减的语义色彩。
现代使用
当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强调对古代社会剥削现象的批判性描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例句或成语用法,可参考《梁书》及相关汉语词典。
裒削是一个汉字词语,由「裒」和「削」两个字组成。
「裒」的部首是「衣」,它有9个笔画;「削」的部首是「刀」,它有9个笔画。
「裒削」一词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修剪修整。根据《康熙字典》,裒削意味着修剪整齐,把不齐的东西修整得平整、整洁。
裒削的繁体字是「裒削」。
在古时候,裒削的写法可能与今天略有不同,因为汉字的书写形态有所发展和演变。
1. 他用剪刀裒削了花草的叶子,使之变得整齐漂亮。
2. 她将头发裒削整齐,显得更加精神。
裁剪、修剪、修整、整齐等。
整理、修整、修剪、修整、修饰等。
肆意、荒废、任性、放纵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