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不勞,不須。籍,通“ 藉 ”。《周書·文帝紀上》:“此乃行路所知,不籍一二談也。”
不籍是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免除賦稅或兵役登記,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籍”原指登記賦稅、人口、土地的簿冊。《說文解字》釋為“簿書也”,引申為登記、征收的行為。例如《商君書·徕民》載“徕三晉之民,使之事本,此其損敵也與戰勝同實”,其中“籍”即指戶籍管理。
“不籍”即“不登記于冊”,通過否定詞“不”與“籍”結合,形成免除登記義務的特定概念。
指豁免賦稅征收。《漢書·食貨志》載戰國李悝變法“盡地力之教”,主張減輕田租,其中“不籍”即免除額外稅賦的政策。
指免除兵役登記。《商君書·畫策》言“能壹民于戰者,民勇;不能壹民于戰者,民不勇”,反推“不籍”可指免于被征入伍。
“桓公憂北郭民貧,召管子問曰:‘北郭者,盡屦縷之甿也,何不籍之?’”此處“不籍”指未征收賦稅。
“祿厚而稅多,食口衆者,敗農者也。則以其食口之數,賦而重使之”,反襯“不籍”為減輕徭役。
結論:“不籍”是古代制度性術語,兼具免除經濟負擔(賦稅)與軍事義務(兵役)的雙重含義,其權威釋義需結合《商君書》《漢書》《管子》等典籍的政論語境理解。
參考資料
“不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周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報雠抃掌餅铛炳烈布護不忝長袤嘲劇塵視愁多夜長麤骨翠空黨羌丹家凍天行飛吻風馬牛不相及豐牣分區橄榄綠色鼓柝還反咳首後軌換變荒歲家雞踐汙急急巴巴精力進向捃摘朗詣爛火蘭金列擊列眉魯邦潞氏蒙葺彌宗拇陣陪祭憑結峭急熱平衡三司僧侶手訂衰旺雙搶韬光晦迹體象帷毂紋路文券吳羊仙娥河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