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擊柝。柝,巡夜報更的木梆。《山海經·北山經》:“有蛇名曰長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郭璞 注:“如人行夜,敲木柝聲。”
(2).鼓聲和柝聲。《宋史·王友直傳》:“ 金 兵駐 黃山 ,鼓柝相聞,益整暇自持。”
“鼓柝”是古漢語詞彙,由“鼓”和“柝”兩字組成,具體含義如下:
字義解析
整體含義
“鼓柝”即“敲擊木柝”,是古代夜間報時、警示或傳遞信號的常見行為。例如:
文學與曆史用例
現代使用
該詞已罕見于現代漢語,多用于古文研究或文學創作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象征意義(如時間流逝、戰事緊張等)。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報時制度或相關詩詞背景,可查閱《中國古代軍事制度》《全唐詩》等文獻。
《鼓柝》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來指代古代音樂舞蹈中所使用的打擊樂器。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鼓”和“柝”。
根據《康熙字典》的部首劃分,其中,“鼓”屬于“音部”,表示與音樂相關的事物,它的部首是“鼓”,總計9畫;“柝”屬于“木部”,表示與木材相關的事物,它的部首是“木”,總計9畫。
《鼓柝》的繁體字寫法是「鼓橐」。
古時候《鼓柝》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常見的古字形有「鼓逴」等。
1. 他在舞台上演奏着鼓柝,給觀衆帶來了無限的歡樂。
2. 一曲鼓柝聲響徹雲霄。
鼓舞、鼓聲、鼓點、鼓樂、鼓手、柝子、柝杖、柝鼓、柝形等。
鼓、琴鼓、音鼓、樂器、打擊樂器等。
弦樂器、管樂器、吹奏樂器、彈奏樂器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