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年。《後漢書·文苑傳下·趙壹》:“寧饑寒於 堯 舜 之荒歲兮,不飽暖於當今之豐年。” 唐 杜甫 《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内諸官》:“荒歲兒女瘦,暮途涕泗零。” 唐 盧綸 《早春歸盩厔舊居卻寄耿拾遺》詩:“可憐荒歲青山下,惟有松枝好寄君。”
“荒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荒年”,即農作物歉收、糧食短缺的年份。以下是詳細解釋:
“荒歲”由“荒”(災荒)和“歲”(年)組成,字面指災荒之年,常用來形容因自然災害或戰亂導緻糧食絕收、民生困苦的時期。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多用于描述古代或傳統語境下的饑荒,強調社會動蕩與百姓疾苦,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後漢書》、唐代詩詞等曆史資料。
荒歲是一個常見的詞語,它的意思是豐收不好的年份,也可以指遭受天災人禍的年頭。
荒歲的部首是艹,筆畫是9畫。
荒歲一詞源于《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小說家曹雪芹所著《紅樓夢》中描述的草原上的年景。中國大陸和新加坡等簡化字使用荒歲寫法,而繁體字地區如香港和台灣會使用霰歲來代表這個意思。
在古時候,荒歲的寫法是荒歲。
1. 這一年農田幹旱,是個荒歲。
2. 這是一個荒歲,村莊裡沒有豐收的希望。
荒年、荒地、荒涼、荒蕪
歉年、災年、兇年
豐年、好年、盛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