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開顔微笑。 清 曾異撰 《江北道中》詩:“當壚村店女,破笑卻如嗔。” 清 納蘭性德 《杏花》詩之五:“凝粧似解登垣望,薄怒何當破笑迎。”
(2).放聲大笑。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鬼拔樹》:“ 曹州 一農民,一日行道中,忽驟雨,聞空中人語雲:‘敢否?’俄又聞大笑聲。此人行半裡,見道左大柳樹拔根出,擲之十步外,泥中印大臀髀痕,如麥籠許。蓋神拔樹偃坐泥中破笑耳。”
“破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兩種解釋,以下是詳細分析:
開顔微笑
指含蓄、略帶克制的笑容,常見于古典文學描寫。例如清代曾異撰《江北道中》的“當壚村店女,破笑卻如嗔”,以及納蘭性德《杏花》中的“薄怒何當破笑迎”。
放聲大笑
表示情緒高漲、暢快的大笑,如提到的“笑聲非常大聲、歡快”,元代元好問《續夷堅志》中也有“大笑聲”的描述。
“破”在此處可理解為“打破平靜狀态”,如“破涕為笑”中的類似用法,強調情感狀态的轉變。
若需查看更多古籍用例或權威釋義,可參考、6等來源的完整内容。
《破笑》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破除笑容,不再笑”。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某人一度開心快樂後,由于遭遇不愉快的事情或産生悲傷情緒,笑容消失,無法再繼續笑。
《破笑》的部首是“石”(shí),意為石頭。按照部首劃分,可以将《破笑》拆分為:“砳”(lè)和“笑”(xiào)。砳的拼音是“lè”,它由12畫組成;笑的拼音是“xiào”,它由10畫組成。
《破笑》這個詞的來源并沒有具體的文獻記載,它可能是在古代漢語中形成的。在古代社會,人們常常通過笑來表達快樂、愉悅等情感。然而,當人們遭遇不幸或悲傷時,笑容會破碎或消失,無法再笑。因此,這個詞可能是在形容這種變化時産生。
《破笑》的繁體字是「破笑」。
古代漢字中,「破笑」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變化。根據字形演變的曆史,有可能寫作「頗笑」。
1. 他的心情如此糟糕,竟然破笑不起來了。
2. 她看到悲慘的事情發生後,原本燦爛的笑容瞬間破笑。
3. 這個故事如此悲傷,讓人不禁心生破笑之感。
1. 笑容破碎
2. 破裂笑聲
3. 破敗笑貌
1. 失笑
2. 不再歡笑
3. 消失笑容
1. 笑逐顔開
2. 風笑話
3. 笑出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