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耆指的意思、耆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耆指的解釋

語出《禮記·曲禮上》:“六十曰耆,指使。” 鄭玄 注:“指事使人也,六十不與服戎,不親學。”後以“耆指”謂年老。 宋 程俱 《自寬吟·戲效白樂天體》:“吾生憂患餘,年忽見耆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耆(qí)是漢語中表示年老的會意字,本義指六十歲的長者,後引申為泛指年老、德高望重之人。其釋義及用法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本義:六十歲老人

    《說文解字·老部》載:“耆,老也。從老省,旨聲。”段玉裁注:“《曲禮》:‘六十曰耆。’”古代以“耆”特指六十歲長者,如《禮記·曲禮上》:“六十曰耆,指使。”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2. 泛指年高者

    後擴展為對高齡者的通稱,如“耆老”“耆年”。例《莊子·寓言》:“舍者避席,炀者避竈,其反也,舍者與之争席矣,是耆艾(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之言也。”

    來源:《莊子集釋》(清·郭慶藩輯)

  3. 強橫、固執之義(通“嗜”)

    《詩經·大雅·皇矣》:“上帝耆之,憎其式廓。”鄭玄箋:“耆,老也。天須假此二國,養之至老。”一說“耆”通“嗜”,表欲望強烈。

    來源:《毛詩正義》(漢·鄭玄箋)


二、現代用法


三、字形演變與會意

“耆”由“老”(省形)與“旨”(表音兼表意)構成。“旨”本義甘美,合體暗示年長者閱曆豐富、智慧醇厚。《漢字源流字典》析其形:“象老人扶杖,以旨表聲,兼表老人品味人生之意。”

來源:《漢字源流大字典》(谷衍奎編)


四、文獻例證

  1. 《詩經·魯頌·閟宮》:“黃發台背,壽胥與試。”鄭玄注:“黃發,老人發白複黃也;台背,背有鲐文,皆壽征。耆老之稱。”
  2. 《漢書·藝文志》:“《古五子》十八篇,自甲子至壬子,說《易》陰陽。耆老相傳,雲失其本經。”

參考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耆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于經典文獻,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詞源出處
    “耆指”出自《禮記·曲禮上》:“六十曰耆,指使。”鄭玄注:“指事使人也,六十不與服戎,不親學。”意指人到六十歲時稱為“耆”,此時不再親自參與軍事或學習,而是通過“指使”(指揮、指派)他人完成事務。

  2. 核心含義

    • 耆:原指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禮記》),後泛指年老()。
    • 指:此處為“指使”,即指派、管理。
      合稱“耆指”代指年老且不再親力親為的狀态。
  3. 用法示例
    宋代程俱在《自寬吟·戲效白樂天體》中寫道:“吾生憂患餘,年忽見耆指”,以“耆指”自述年老之态()。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原文或相關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挨肩疊背别第避面尹邢篦子抄事珫耳創作沖動摧抑錯立族談黨難的爾兜答铎槊輀軒肥碩風吹草動福為禍先幹糇高漸離戈波孤女過而能改還贓闳門紅袖劃條郊祀歌膠體介于靖共競骛喀麥隆蘭筋烈性酒淩制鸾跄屢試屢驗賣嘴巴皮模造甯封子逆眚瓯駱飄搖貧寡求道仁明衽左紗羊折博深計遠慮詩義收兵孰谏宿蠹索尼台嚴條流外生女文期酒會小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