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迹的意思、不迹的詳細解釋
不迹的解釋
不循法度。《詩·小雅·沔水》:“念彼不蹟,載起載行。心之憂矣,不可弭忘。” 毛 傳:“不蹟,不循道也。” 鄭玄 箋:“諸侯不循法度,妄興師出兵,我念之憂不能忘也。”
詞語分解
-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單用
- 迹的解釋 迹 ì 腳印:蹤迹。足迹。血迹。筆迹。 物體遺留下的印痕:印迹。 前人遺留下的事物:古迹。實迹。 追尋蹤迹:“漢求将軍急,迹且至臣家”。 據實迹考知:“迹漢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不迹”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釋義
“不迹”指不循法度、不遵循道義。在《詩經·小雅·沔水》中,原句為:“念彼不迹,載起載行”,毛傳和鄭玄均注釋為“不循道也”,強調對規則或道德的違背。
出處與注釋
- 《詩經》背景
該詞源自《詩經·小雅·沔水》,原句通過“不迹”批評諸侯不守禮法、擅自興兵的行為,表達詩人對時局的憂慮。
- 曆代注解
漢代毛亨(毛傳)解釋為“不循道”,鄭玄進一步說明這是對諸侯妄動幹戈的批判。
用法與延伸
- 語境:多用于描述違反規範、道德或政治準則的行為,如“諸侯不迹”指統治者失德。
- 近義詞:不軌、逾矩;反義詞:循規、守法(參考提到的近反義詞分類)。
- 造句示例:
“如有按圖索駿者,孰若不心其心,不迹其迹。”(引自)
“不迹”是一個具有批判色彩的詞彙,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指摘違背法度或道德準則的行為,其核心含義在曆代注釋中高度一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迹(bù j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不(一日〔囗〕)和迹(辵)。
不迹的來源可追溯到《說文解字》,其古時漢字寫法為䜌。不迹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不蹟。
以下是不迹的例句:
1. 他在人群中留下了不迹。
2. 這個案件沒有任何不迹可尋。
不迹的一些組詞包括:不迹可尋、無影無蹤。
與不迹近義的詞語有:不留痕迹、無痕(迹)。
不迹的反義詞是:留痕、有迹。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若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