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範,楷模。亦謂作楷模,示範。 宋 無名氏 《<顔氏家訓>序》:“常雌黃朝廷,品藻人物,為書七卷,式範千葉,號曰《顔氏家訓》。” ********* 《法俄革命之比較觀》:“若彼 歐洲 及其支派之 美洲 ,乃為近世國家及政治之淵源,現今施行自由政治之國,莫不宗為式範,流風遐被,且延及于 亞洲 矣。”
“式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模範、楷模,或指作示範、樹立榜樣。以下從不同角度詳細解析:
基本定義
“式範”指值得效仿的典範或标準,既可作為名詞表示“楷模”,也可作動詞表示“示範”。例如宋代文獻《顔氏家訓》序言中稱該書為“式範千葉”,即将其視為傳世典範;李大钊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中以歐洲為“式範”,強調其政治制度的示範性。
構詞邏輯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常見于正式文本,如宋代文獻評價《顔氏家訓》為學術典範,李大钊以歐洲政治為自由制度範本。
現代引申義
可指具體人物或抽象标準。例如:
“式範”一詞融合了“規範”與“示範”的雙重内涵,既強調内在标準,又突出對外影響力。其使用場景從古代典籍延伸到現代社會的道德、學術等領域,體現漢語詞彙的延續性與適應性。
《式範》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某種規範或者範例。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是否符合規定的标準或者模範。
《式範》由“式”和“範”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式”字的部首是“弋”,共4畫,“範”字的部首是“艹”,共9畫。
《式範》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它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用來表示一種規範或模範的意思。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對于《式範》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但整體上仍然可以識别出來。
1. 他的行為符合了公司對于員工的《式範》。
2. 這個産品成為了市場上的一個行業《式範》。
1. 規範
2. 範例
3. 法式
4. 模範
近義詞:典範、楷模
反義詞:偏離、不合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