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大雨,冬大寒。《書·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艱哉!” 蔡沉 集傳:“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咨,自傷其生之艱難也。”後以“暑雨祁寒”為怨嗟生計艱難之典。《梁書·蕭昱傳》:“臣聞暑雨祁寒,小人猶怨;榮枯寵辱,誰能忘懷!”
“暑雨祁寒”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ǔ yǔ qí hán,具體含義如下:
該成語源自《尚書·君牙》,原文記載:“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 意為百姓在夏季的暴雨和冬季的酷寒中飽受生計之苦,發出哀怨與歎息。後用來形容生活艱難,或借指對困苦環境的抱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籍原文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尚書》及漢典等權威辭書。
《暑雨祁寒》是漢語詞語,意思是夏季的雨水轉而變得寒冷。這個詞語形象地描述了夏季的變幻多端的天氣。
《暑雨祁寒》這個詞語拆分為:暑(日字旁,5畫)、雨(雨字旁,8畫)、祁(示字旁,10畫)、寒(宀字旁,12畫)。
《暑雨祁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墨悲絲染集·念奴嬌·昆侖》。在這首詩中,詩人脍炙人口地描述了暑雨轉寒的景象,後來逐漸形成了這個常用詞語。
相應的繁體字為「暑雨祁寒」。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有所變化,因此《暑雨祁寒》的古時候寫法可能略有不同。然而,由于篇幅限制,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1. 天氣變化無常,今天還是炎熱的夏天,明天可能就會出現《暑雨祁寒》。
2. 乍暖還寒的天氣真是讓人煩惱,每天都得穿着單薄的衣服,防備着突然來臨的《暑雨祁寒》。
1. 暑天:炎熱的夏天。
2. 雨季:多雨的季節。
3. 祁寒:形容寒冷到極點。
1. 隆冬:嚴寒的冬季。
2. 酷暑:極度炎熱的天氣。
3. 風雨交加:形容大風和大雨同時出現。
1. 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
2. 中秋:秋季的中期。
3. 暖冬:溫暖的冬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