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le,the horse connoiseur] 相傳春秋時秦國人,名孫陽以善相馬著稱。現在引申為善于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伯樂”不但指個人,還可以用于集體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 唐· 韓愈《雜說》
(1). 春秋 秦穆公 時人,姓 孫 ,名 陽 ,以善相馬著稱。他認為一般的良馬“可形容筋骨相”;相天下絕倫的千裡馬,則必須“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見《列子·說符》。《莊子·馬蹄》:“及至 伯樂 ,曰:‘我善治馬。’” 陸德明 釋文:“ 伯樂 ,姓 孫 ,名 陽 ,善馭馬。”《呂氏春秋·觀表》:“古之善相馬者……若 趙 之 王良 , 秦 之 伯樂 九方堙 ,尤盡其妙矣。”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之一:“臣聞騏驥長鳴, 伯樂 昭其能。”
(2).喻指有眼力,善于發現、選拔、使用出色人才者。 唐 韓愈 《雜說》:“世有 伯樂 ,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 伯樂 不常有。” 清 納蘭性德 《長安行贈葉訒庵庶子》:“世無 伯樂 誰相識,驊騮日暮空長嘶。” 孫犁 《秀露集·關于編輯和投稿》:“有時是編輯一眼看高,一眼看低,這叫沒遇見 伯樂 。”
(3).星宿名。《莊子·馬蹄》:“及至 伯樂 ” 陸德明 釋文引《石氏星經》:“伯樂,天星名,主典天馬。 孫陽 善馭,故以為名。”《晉書·天文志上》:“傳舍南河中五星曰造父,禦官也。一曰司馬,或曰伯樂。”
“伯樂”是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詞源與曆史本義 伯樂最初指春秋時期秦國善相馬者孫陽。據和記載,孫陽因精于鑒别馬匹優劣,被周穆王封為「伯樂将軍」,其相馬術被《列子》《莊子》等古籍記載。例如《莊子·馬蹄》提到:“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這裡的伯樂即指孫陽()。
二、核心比喻義 自唐代韓愈《馬說》名句“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後,該詞衍生出核心比喻義:指善于發現、培養人才的人或集體。這種用法在當代被廣泛接受,如企業HR被稱為“現代伯樂”,或形容導師對學生的知遇之恩()。
三、文化引申義
四、現代應用場景 •職場領域:獵頭行業常用“伯樂獎”激勵人才推薦 •教育領域:教師被譽為“學生人生的伯樂” •文學創作:孫犁曾以“沒遇見伯樂”比喻未被識别的才華()
需注意:該詞存在“被動依賴”的争議,如韓愈原文實為批判人才選拔制度,提醒人們不應過度強調伯樂而忽視制度建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