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恕己及人的意思、恕己及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恕己及人的解釋

對别人就像對自己一樣寬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恕己及人"是一個源自儒家思想的成語,其核心含義在于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一、字義與詞義解析

  1. 恕:本義為“如心”,即“己心如人心”或“人心如己心”。《說文解字》釋“恕”為“仁也”,段玉裁注:“為仁不外于恕…以己度人謂之恕。”意指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體諒他人的心意,是“仁愛”的具體表現方式之一。
  2. 己:指自身、自己。
  3. 及:達到、推及。
  4. 人:指他人、旁人。
  5. 整體含義:“恕己及人”指以寬恕、體諒自己的心去對待和包容他人。其精髓在于要求個體在處理人際關系時,能夠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問題,理解他人的處境和感受,從而以寬容、仁厚之心待人。

二、思想淵源與經典出處 該成語深刻體現了儒家“忠恕之道”中的“恕”道,是孔子“仁”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現代釋義與應用 在現代漢語中,“恕己及人”強調:

  1. 自我反省與寬容:在要求他人之前,先反省自身是否做到,并以寬容之心對待自己的不足。
  2. 換位思考與理解:在處理矛盾或評價他人時,主動嘗試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其動機和難處。
  3. 待人寬厚:基于理解和體諒,以寬厚、仁慈的态度對待他人,不苛責,不刻薄。
  4. 人際和諧之道:被視為構建和諧人際關系、促進社會和睦的重要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

四、引用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對“恕”及“恕己及人”詞條的解釋。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 (此為商務印書館官網相關頁面示例,具體詞條内容需查閱該詞典)。
  2. 《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論語》 (此為權威古籍數據庫)。
  3.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對“恕”的注解:“推己及物,恕也。” 來源:中華經典古籍庫(中華書局) (此為專業古籍資源平台)。
  4.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庫” 對“恕”及“忠恕之道”的闡釋。來源: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程 (教育部主導的國家級項目)。

網絡擴展解釋

“恕己及人”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釋義

指以寬恕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寬容他人,即推己及人,像原諒自己一樣對待别人。


出處

最早見于晉代葛洪的《抱樸子·至理》:“慈心于物,恕己及人。”。唐代張說在《祭崔侍郎文》中也有引用:“欲人規己,恕己及人。”。


用法與特點

  1. 詞性結構:動賓式成語,常作謂語或定語,感情色彩為褒義。
  2. 核心思想:強調“将心比心”,自己不接受的言行,不強加于人。
  3. 近義詞:恕己及物、推己及人。

哲學内涵

這一成語體現了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倫理觀,主張通過自我反思來培養對他人的同理心。


示例

宋代曾鞏《節相制》:“束發修身,有恕己及人之志。”。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文獻考證,可參考《抱樸子》《全唐文》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愛利表帕伯世蟲氣吹噓大漢族主義單劣盜臣遞興遞廢饾饤敦厖恩舉恩養放牓豐田風言霧語關牒冠絻黑門坎兒恒幹花館惶灼伎倆淨意涓滴浚哲開舘孔雀石枯榮苦夏連環亂墳崗論點茅司腼汗鳴瑟民惟邦本姆母暮夜懷金飄海牽腸牽牛夫青莖認賊爲父乳臭子僿野薩瑪上竿删着射侯身界侍巾栉守産逃藏透示退息頑扈僞撰我妮仙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