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恕己及人”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以寬恕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寬容他人,即推己及人,像原諒自己一樣對待别人。
最早見于晉代葛洪的《抱樸子·至理》:“慈心于物,恕己及人。”。唐代張說在《祭崔侍郎文》中也有引用:“欲人規己,恕己及人。”。
這一成語體現了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倫理觀,主張通過自我反思來培養對他人的同理心。
宋代曾鞏《節相制》:“束發修身,有恕己及人之志。”。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文獻考證,可參考《抱樸子》《全唐文》等典籍。
《恕己及人》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對待他人和自己都要有寬容、諒解和體諒。
《恕己及人》的部首是心(rén),它包含了10個筆畫。
《恕己及人》出自《論語·公冶長》篇。公冶長是孔子的學生之一,這句話是他對孔子的忠告。
《恕己及人》的繁體字為《恕己及人》。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是《恕己及人》這個成語的字形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他對待他人總是充滿了《恕己及人》的精神。
- 自恕:對自己寬容、諒解和體諒 - 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注重關心他人需求 - 以己為師:以自己為榜樣,在行為上要求别人跟隨
體恤人心、寬以待人、寬容待人
私心、自私自利、以己為中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