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圮族的意思、圮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圮族的解釋

1.毀害族類。
2.指衰敗的舊家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圮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形和文獻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形與讀音 "圮"讀作pǐ,《漢語大詞典》注音為"匹鄙切"(上聲紙韻),本義指毀壞、坍塌,如《說文解字》釋"圮,毀也"。該字常與建築物相關,如"圮毀""傾圮"等詞均承此義。"族"指宗族、家族,二者組合成複合詞。

二、文獻釋義 據王引之《經義述聞·尚書上》考證,該詞最早見于《尚書·堯典》"方命圮族"的記載,注疏家解釋為:"謂毀其族類也"。具體包含兩層含義:

  1. 字面指導緻宗族衰敗,如孔安國傳解作"毀敗善類"
  2. 引申指破壞倫理秩序,鄭玄注雲"族,類也。謂兇人之行,敗其族類"

三、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用詞彙,主要見于古籍研究領域。其構詞法體現古代漢語"動詞+賓語"的複合詞特征,具有典型的先秦文獻語言特色(參考《古代漢語詞典》第3版)。

注:文獻依據來自《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第1486頁、《經義述聞》(中華書局1989版)卷三,以及《尚書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版)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

“圮族”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毀害族類

指破壞或危害同族群體的行為。這一釋義源自《漢書·傅喜傳》中“放命圮族”的記載,顔師古注釋為“放棄教令,毀其族類”()。在《梁書·武帝紀》中也有類似用法,強調對違背法紀、危害族群者的懲處。

2.衰敗的舊家族

引申為指代因道德淪喪或行為不端而逐漸衰落的家族。此義項多見于古代文獻,帶有批判性,暗示家族因内部問題走向沒落()。

相關成語:方命圮族

該成語出自《尚書·堯典》,意為“違抗命令、危害同族”,常用來形容違背法紀、損害集體利益的敗類。例如章炳麟在《終制》中以“方命圮族”批判破壞民族利益的叛徒()。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現代漢語中較少出現,常見于對古代社會倫理或家族興衰的讨論中。

别人正在浏覽...

頒布綳藉壁燈財物側注承恩成局陳衍池沼攢眉村廬擋駕滌穢訂誓逗悶子斷冤爾曹翻腸倒肚仿刻撫問孤峻故紙橫急回黃轉綠灰市回望疆毅交湊金人三緘錦衣緝艇絶樣寬留擂鼓麗曲籬頭陋易盟壇敏妙撓挫旁道皮尺平靖平康謙道橋托棄其餘魚去就山高海深山讴酸悲鹔鸘談天説地挑檢鐵範宛約戊己芝纖弱笑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