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美妙的樂曲。《晉書·文苑傳序》:“窮廣内之青編,緝平臺之麗曲。” 唐 白居易 《酬微之》詩:“聲聲麗曲敲寒玉,句句妍辭綴色絲。” 明 楊慎 《贈琴姬》詩:“麗曲幽蘭白雪,仙音月渚風柯。”
(2).指靡麗的樂曲。 明 唐順之 《送陸訓導序》:“夫古聲詩之義不傳,而艷詞麗曲譁于民間,此最教化者之所禁也。”
麗曲(lì qǔ)是漢語複合詞,由“麗”(美好)與“曲”(樂曲、歌謠)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旋律優美、文辭華麗的樂曲或詩詞。以下從詞典釋義、詞源演變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細闡釋:
優美樂曲
指旋律動聽、格調高雅的樂曲。古代“曲”常指樂府、詞牌或戲曲唱腔,“麗”則強調其藝術感染力。如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談》載:“麗曲新聲,流播宮掖。”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
華美詞章
引申為辭藻絢麗、韻律和諧的詩詞作品。唐代溫庭筠《菩薩蠻》詞中“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鹧鸪”即被視為“麗曲”典範,以精工雕琢見長。
來源:《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清嘉慶刻本);《詞學通論》(吳梅,商務印書館,1932)
來源:《夢溪筆談校證》(胡道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文心雕龍注》(範文瀾,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參見:中國古典文學相關研究著作及《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
“麗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文學背景理解。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該詞主要有以下兩層解釋: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中的實際用例,可參考《晉書》《白氏長慶集》等文獻。
寶赆北羅酆變死不意不着邊際慚忸儳越朝馬呈辭稱能晨妝傳聲筒觸置村歌社鼓盜泉倒失訛語藩邦髣髴非異人任分擘富态含苞悍害洪渠懷古堅守金剛力士竟直今宵絶妙好辭開箱倒籠蘭質熏心輪奂綸言冥黑嬭嬭内诇頻句頗緣欽若窮命秋季曲線美喪荒散戶三十扇動賞說贍缛沙錢世耳轼櫃贖絹推糾脫褐外殼險地相鄰仙姿玉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