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ame source]
(2) 指水流同一源頭
(3) 指事物的來源相同
同字未必同源。——王力《同源字論》
(1).指水流同一源頭。《文選·左思<魏都賦>》:“墱流十二,同源異口,畜為屯雲,洩為行雨。” 李周翰 注:“同源,同 漳水 ;異口,分渠口各别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湘水》:“ 湘 灕 同源,分為二水,南為 灕水 ,北則 湘川 。”
(2).謂事物的來源相同。《後漢書·延笃傳》:“夫人二緻同源,總率百行。” 南朝 梁 劉孝标 《廣絕交論》:“然則利交同源,派流則異。” 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十一》:“我想,人猿同源的學說,大約可以毫無疑義了。” 王力 《同源字論》一:“同字未必同源。”
“同源”是一個多領域通用的概念,指不同事物具有相同的起源或關聯性。以下為詳細解釋:
水流同源
指不同水流出自同一源頭。例如《水經注》記載湘江與漓江“同源異流”,北魏·郦道元稱“湘灕同源,分為二水”。
事物來源相同
強調事物間的共同起源或關聯性,如王力在《同源字論》中指出“同字未必同源”,說明語言中字形相同但來源可能不同。
生物學
指不同物種的器官或結構具有共同祖先,如人類手臂與蝙蝠翅膀的演化同源性,或女性卵巢與男性睾丸的發育同源性。
遺傳學
用于描述DNA或蛋白質序列的祖先關聯性,例如同源基因可能承擔相似功能。
語言學
計算機科學
指“同源策略”(Same-origin policy),要求協議、域名、端口三者一緻才能跨域訪問資源。
如需更深入某個領域的解析,可進一步說明。
同源是一個兩個字的詞語,由“同”和“源”兩個字組成。
“同”字的拆分部首是“口”,它的筆畫數是五畫;“源”字的拆分部首是“水”,它的筆畫數是六畫。
“同源”一詞源自于中華文化,它主要用于形容某些事物具有同一起源、同一血統、同一來源的特征。
在簡體中文中,“同源”字組的寫法和發音是一樣的,沒有繁體字形。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同”字通常用上部為“口”下部為“冂”的字形表示;“源”字則是由上部為“水”,下部為“原”(表示泉水)的字形組成。
1. 這兩個民族有着同源的文化。
2. 這兩種動植物雖然看起來不一樣,但它們确實具有同源的基因。
衍生詞:同源詞
構詞法:同源性、同源關系
同宗、同族、同血
異源、異族、異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