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盟津的意思、盟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盟津的解釋

即 孟津 。古 黃河 渡口名。在今 河南省 孟津縣 東北、 孟縣 西南。相傳 周武王 伐 纣 ,八百諸侯在此不期而盟會,并由此渡 黃河 。曆代以為會盟興兵的要地。《竹書紀年》卷上:“ 周 師渡 盟津 而還。”《史記·周本紀》:“諸侯不期而會 盟津 者八百諸侯。” 三國 魏 曹操 《蒿裡行》:“ 關 東有義士,興兵讨羣兇;初期會 盟津 ,乃心在 鹹陽 。”《舊唐書·李密傳》:“﹝ 李密 ﹞呼 高祖 為兄,請合從以滅 隋 ,大略雲欲與 高祖 為 盟津 之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盟津”是古代黃河的重要渡口,位于今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東北部。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地理位置與名稱演變
“盟津”古稱“孟津”,是黃河中遊的關鍵渡口,地處洛陽盆地北側。因周武王伐纣時在此與八百諸侯會盟而得名“盟津”,後諧音演變為“孟津”()。

2. 曆史典故
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在此集結諸侯,舉行“盟津之誓”,成為滅商前的軍事動員标志()。《史記》記載“諸侯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印證其作為戰略要地的地位。

3. 軍事與戰略意義

4. 文化地位
孟津有“六朝帝京”之稱,是河洛文化核心區,現存龍馬負圖寺、漢魏洛陽故城等遺迹()。

總結
“盟津”既是地理标志,也是曆史事件的象征,承載着古代軍事盟約、政權更疊的文化記憶。現代孟津區仍保留相關地名與會盟鎮等曆史痕迹。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盟津的意思

盟津是一個漢字詞彙,形容兩個或多個勢力或組織之間的聯盟或結盟的地方。

拆分部首和筆畫

盟津由兩個部首組成。盟部首是皿,津部首是氵。筆畫總數為13畫。

來源

盟津詞源于古代中國的曆史。在古代戰争中,各個勢力之間常常會進行結盟來對抗敵人。為了确認盟約的有效性,他們會選擇一個特定的地點進行盟約的儀式,這個地方被稱為盟津。

繁體

盟津的繁體字為「盟津」,保留了簡體字的形狀和結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盟津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說文解字》為例,盟津的古代寫法如下:

盟:即口同時閉合。

津:即水流入左右的樣子。

例句

1. 各國領導人在盟津上籤署了和平協議。

2. 經過長時間的談判,雙方終于在盟津達成了協議。

組詞

結盟、聯盟、盟友、盟約、津城、水津、港津

近義詞

結盟、聯盟、同盟、合作

反義詞

分裂、敵對、對立、仇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