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末大必折 ”。
“末折”是漢語中的一個詞語,拼音為mò shé,其核心含義來源于成語“末大必折”。以下是詳細解釋:
本義
原指樹木的枝梢(末)過于粗大,導緻主幹(本)被壓斷。這一比喻出自《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引申義
比喻下屬或地方勢力權力過大,威脅到上級或中央的權威,最終導緻統治危機。例如:“若由是觀之,則害于國,末大必折。”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典故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左傳》相關篇章或權威詞典。
末折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末了的時候折斷。表示事物到了盡頭、末尾處被折斷的意思。
末折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8畫。
末折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書法和篆刻術。在古代,紙張稀缺,為了節省紙張,人們常常将字寫在竹簡上。當其中的字寫到末尾時,為了省去繼續寫下去的空間,将竹簡折斷,造成末尾被折斷的情況。因此,末折就成為了表示事情末尾的一個特殊詞語。
末折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末折」。
在古代,末折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不過,常見的古代寫法為「末折」或「折末」。
1. 這部小說的結局讓人意外,竟然在末折處留下了懸念。
2. 不要因為失敗而氣餒,因為正是在末折之處,下一次的機會很有可能出現。
末端、終末、折斷、折磨、折疊
終了、結尾、完結、完畢
開頭、起始、開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