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貧窮之身。多用以謙稱自身。《史記·孟嘗君列傳》:“ 馮驩 曰:‘聞君好士,以貧身歸於君。’”《大方便佛報恩經·論議品》:“爾時仙人報大王言:‘貧身有此一女,稚小無知,未有所識,少小已來,住此深山,未閑人事,服草食果,王今雲何,乃欲願録?’”
“貧身”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謙稱用法
常見于古代文獻或對話中,用于自謙。例如《史記·孟嘗君列傳》中馮驩提到“以貧身歸于君”,佛經《大方便佛報恩經》中仙人自稱“貧身有此一女”,均體現以貧窮身份自述的語境 。
引申含義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擴展解釋為“身體瘦弱、衣着破舊”,強調物質匮乏的外在表現。但此用法較少見于古籍,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史記》等古籍原文 。
貧身是一個漢字詞語,原指貧窮、身體瘦弱。在現代語境中,貧身也可指某人或某物的身材瘦小或身體虛弱。
貧身的拼音為pín shēn。它由“貝”和“身”兩個部首組成。
貝部表示貝殼,是一個常見的部首,主要用于表示與財富、貪婪等相關的字。它的拼音為bèi,筆畫數為4。
身部表示身體,也是一個常見的部首,用于表示與身體、人體相關的字。它的拼音為shēn,筆畫數為7。
貧身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明确,最早見于《周禮·春官·士》:“方貧身賤,恐獲罪敗。”意指身處貧窮低賤地位,擔心受到指責或挫敗。
在繁體字中,貧身的寫法與簡體相同,仍然為“貧身”。
在古代,貧身的寫法可能稍有變化。據了解,在《康熙字典》中,財價以及貧賤二字的五筆字形部首合為一部首,組成複字“貧”。在貧身中,可能也有類似的寫法變化,但具體變化細節需要進一步考證。
1. 他因家境貧寒,一直過着貧身的生活。
2. 她身體虛弱,看起來很貧身。
組詞:貧瘠、貧困、貧乏、貧窮。
近義詞:瘦小、孱弱、體弱。
反義詞:富貴、健壯、健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