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丕厘的意思、丕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丕厘的解釋

謂大受福運;大福。《書·立政》:“丕釐上帝之耿命。” 曾運乾 正讀:“大受上天之明命也。” 宋 沉括 《謝加恩表》:“竊以誕揚孚號,一新法度之原;朋錫丕釐,下及鎖涼之品。”《宋史·樂志十》:“於皇道祖,丕釐靈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丕厘"是漢語中的合成詞,由"丕"和"厘"兩個單字構成。據《漢語大詞典》記載,"丕"讀作pī,本義為"大",《說文解字》釋作"大也",如《尚書·大禹谟》有"予懋乃德,嘉乃丕績"之句。而"厘"讀作lí,在《爾雅·釋诂》中解釋為"理也",即治理、修正之意,《尚書·堯典》"允厘百工"即用此義。

二字合用的"丕厘"最早見于《尚書·周書·康诰》:"丕厘上帝之耿命",孔穎達疏解為"大受上天之明命",意指承受天命的重大治理。現代《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将其釋為"大治",強調對重大事務的治理能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則補充該詞帶有"通過治理達成昌明"的引申義。

在具體語用中,"丕厘"常與政治功績相關聯,如明代宋濂《閱江樓記》"上以其地雄勝,诏建樓于巅,與民同遊觀之樂,遂錫嘉名為'閱江'雲,登覽之頃,萬象森列,千載之秘,一旦軒露,豈非天造地設,以俟夫一統之君,而開千萬世之偉觀者欤?當風日清美,法駕幸臨,升其崇椒,憑闌遙矚,必悠然而動遐思。見江漢之朝宗,諸侯之述職,城池之高深,關阨之嚴固,必曰:'此朕栉風沐雨,戰勝攻取之所緻也。'中夏之廣,益思有以保之。見波濤之浩蕩,風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來庭,蠻琛聯肩而入貢,必曰:'此朕德綏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遠,益思有以柔之。見兩岸之間、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膚皲足之煩,農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萬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觸類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樓之建,皇上所以發舒精神,因物興感,無不寓其緻治之思,奚止閱夫長江而已哉!彼臨春、結绮,非不華矣;齊雲、落星,非不高矣。不過樂管弦之淫響,藏燕趙之豔姬,不旋踵間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為何說也。雖然,長江發源岷山,委蛇七千馀裡而始入海,白湧碧翻,六朝之時,往往倚之為天塹。今則南北一家,視為安流,無所事乎戰争矣。然則,果誰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樓而閱斯江者,當思聖德如天,蕩蕩難名,與神禹疏鑿之功同一罔極。忠君報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興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記,欲上推宵旰圖治之功者,勒諸貞珉。他若留連光景之辭,皆略而不陳,懼亵也。"即用以贊頌帝王治理之功。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屬生僻用語,主要見于文言文研究及古籍注釋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丕厘”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pī lí,含義為“大受福運”或“大福”。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由“丕”(意為“大”)和“厘”(通“釐”,指福運)組合而成,整體表示“極大的福運”。例如《尚書·立政》中“丕釐上帝之耿命”一句,即指“大受上天賜予的顯赫使命”。

  2. 文獻用例

    • 宋代沈括《謝加恩表》中:“朋錫丕釐”,意為廣泛賜予大福。
    • 《宋史·樂志十》:“於皇道祖,丕釐靈祐”,表達對先祖降下大福的贊頌。
  3. 使用語境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祭祀祝辭中,強調宏大、神聖的福澤,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

若需進一步探究詞義演變或具體典籍用例,可參考《尚書》《宋史》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币號瀕于勃谿草圖長假齒輪傳動粗放粹要打耙打散打退堂鼓厄險歸刑古突突何若湖目蠖屈蝸潛火竈虎士講蒐經官機械化開臉濫刑牢承良實鱗湊亂飛魯男子輪回道貓奴皿器侔莫攆蹿狃捷跘跨品衡戗台切骨啟發青夫情态青雲獨步邱樊繞梁三日三辰酒灑埽上駕少禮詩評厮輿送鈎夙智褪去為人無二無關大局悟理賢妙顯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