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大受福運;大福。《書·立政》:“丕釐上帝之耿命。” 曾運乾 正讀:“大受上天之明命也。” 宋 沉括 《謝加恩表》:“竊以誕揚孚號,一新法度之原;朋錫丕釐,下及鎖涼之品。”《宋史·樂志十》:“於皇道祖,丕釐靈祐。”
“丕厘”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pī lí,含義為“大受福運”或“大福”。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由“丕”(意為“大”)和“厘”(通“釐”,指福運)組合而成,整體表示“極大的福運”。例如《尚書·立政》中“丕釐上帝之耿命”一句,即指“大受上天賜予的顯赫使命”。
文獻用例
使用語境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祭祀祝辭中,強調宏大、神聖的福澤,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
若需進一步探究詞義演變或具體典籍用例,可參考《尚書》《宋史》等古籍原文。
《丕厘》(pī lí)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用于形容某個事物的大小、程度或水平超過一般的範圍。
《丕厘》的部首是“廠”(chǎng),總共有8個筆畫。
《丕厘》的來源比較模糊,可能是由于《丕》與《厘》兩個字在古代常常一起出現,漸漸形成了這個詞語。而現代漢字簡化後,繁體“丕厘”變為了“丕厲”。
在古代,漢字“丕厘”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略有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字形為“厶厤”。字形變化常見于古代文字,因此現代字形在字形結構上有所差别。
1. 他的成績進步神速,進步的幅度可謂丕厘。
2. 地震造成的破壞範圍之大,讓人感到十分丕厘。
丕厘度、丕厘倍增、大丕厘
巨大、龐大、巨幅、巨量
微小、微量、微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