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ve never been heard from since] 音訊斷絕,一點消息也沒有
毫無消息。 巴金 《發的故事·窗下》:“你不能就這樣渺無音信地丢開了我,讓我孤零零地住在這個陌生的大城市裡。” 評劇 《秦香蓮》第一場:“三年前有一 陳世美 進京趕考,至今渺無音信,老伯你知道此人麼?”亦作“ 渺無音訊 ”。 ********* 《把一切獻給黨·新任務》:“太陽下了山,同志們打起燈籠火把,披開一叢叢的荒草搜尋,炮彈還是渺無音訊。”
“渺無音信”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考證,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渺無音信》是個成語,意思是完全沒有消息、沒有音信。
這個詞由兩個字組成:渺(氵+眇)和無(無+一)。
渺的拆分部首是氵(三點水),總共有10畫;無的拆分部首是無(一點水),總共有4畫。
《渺無音信》一詞來源于古代的文學作品。在中國的古代文化中,常用此詞來形容音信斷絕,形象地表達人們對失去聯繫或失去消息的擔憂和追思。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寫作「渺無音信」。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渺」字的寫法稍有不同,下面是古時候寫法的示例:
渺:江水弼高岸,月明倒青天。渺渺兮無際,孤舟寄綠蓮。
1. 她出國後,很多年沒有回來,漸漸地渺無音信了。
2. 我試圖聯繫他,但是一直渺無音信。
3. 在戰争年代,家人間常常渺無音信,共度艱難時刻。
渺渺群山、山明水秀、志願者、奉獻、鄉村
音信全無、毫無消息、一無所知
得到音信、獲得消息、聯繫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