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平讨的意思、平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平讨的解釋

讨伐平定。 漢 袁紹 《與公孫瓒書》:“前以 西山 陸梁,出兵平讨,會 麴義 餘殘,畏誅逃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平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讨伐平定,多用于描述通過武力手段平息叛亂或動亂的行為。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由“平”和“讨”二字組成,其中“平”指平定、使安定,“讨”指讨伐、征讨。組合後表示通過軍事行動鎮壓叛亂以恢複秩序。

  2. 拼音與注音

    • 拼音:píng tǎo
    • 注音符號:ㄆㄧㄥˊ ㄊㄠˇ
      這一發音在曆代文獻中較為固定,如漢朝袁紹《與公孫瓒書》中即使用此音。
  3. 出處與用法
    典型用例可見于漢代文獻,例如袁紹在信中寫道:“前以西山陸梁,出兵平讨,會麴義餘殘,畏誅逃命。”此處“平讨”指對西山的軍事鎮壓行動。該詞多用于正式文書或曆史記載,體現古代統治者對反叛勢力的處理方式。

  4. 字義延伸解析

    • 平:既有“使表面無凹凸”(如“平路”)的物理含義,也包含“消除矛盾”(如“平息争端”)的抽象意義。
    • 讨:本義為聲讨、譴責,後引申為軍事征伐,如《左傳》中“讨不義也”。
      二字結合後,更強調通過武力手段實現社會秩序恢複的目的。

需要說明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更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古文研究場景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和滬江線上詞典的權威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平讨

平讨(píng tǎo)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平和讨。

部首和筆畫

平字的部首是王字旁,部首筆畫為5畫;讨字的部首是言字旁,部首筆畫為7畫。

來源

平讨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典籍《周禮·春官宗伯·冢人》中的文句:“禮有平事,文有讨人。”它的意思是對冤屈的事情進行公正的辨明和調查。

繁體

在繁體字中,平讨的寫法分别是「平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平」字寫作「平」,“讨”字寫作“討”。

例句

1. 隻有平讨冤屈,才能恢複公正。 2. 當事人應該向法院提起訴訟,以便平讨自己的權益。

組詞

平心靜氣、平安、讨價還價、讨論等。

近義詞

平反、平反冤屈、平反真相。

反義詞

冤枉、不公正、不平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