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蕩西馳的意思、東蕩西馳的詳細解釋
東蕩西馳的解釋
猶言東征西讨。《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 漢王 乘那 項王 火 鹹陽 ,弑 義帝 ,降 子嬰 ,東蕩西馳的時候,早暗地裡間道入 關 ,進位稱王。”
詞語分解
- 東的解釋 東 (東) ō 方向,太陽出升的一邊,與“西”相對:東方。東經(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或經線)。東山再起(喻失勢之後,重新恢複地位)。付諸東流。 主人(古代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房東。股東。東道主(泛指
- 馳的解釋 馳 (馳) í 車馬等奔跑,快跑:馳驅。馳騁。風馳電掣。 向往:神馳。心馳神往。馳念。馳思。 傳播,傳揚:馳名。馳譽。 驅車馬追逐:“齊師敗績,公将馳之”。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東蕩西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含義
指四處征戰讨伐,形容為平定叛亂或完成目标而四處奔波作戰。也可引申為形容人忙碌于不同事務的狀态。
出處與用法
-
語源
- 最早見于元雜劇《賺蒯通》:“佐高皇南征北讨,隨諸将東蕩西除。”
- 清代《兒女英雄傳》中也有引用:“漢王乘那項王……東蕩西馳的時候,早暗地裡間道入關。”
-
用法
- 多作謂語、賓語或定語,用于描述征戰或忙碌狀态。
- 示例:“他半生東蕩西馳,終于平定邊疆。”
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東征西讨、南征北戰、戎馬倥偬。
- 場景擴展:現代語境中,也可比喻為工作或生活中多線奔波的狀态,如“他為了項目東蕩西馳,幾乎沒時間休息”。
結構解析
- “東蕩”“西馳”:字面指向東、西方向快速行動,強調範圍廣且頻繁。
- 情感色彩:中性偏褒義,側重形容積極應對、不辭辛勞的付出。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漢典》或《兒女英雄傳》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東蕩西馳》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東蕩西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在東跑西颠、四處奔波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東蕩西馳》的拆分為:
東:部首為一丨,總筆畫數為五畫;
蕩:部首為艹,總筆畫數為十一畫;
西:部首為一十,總筆畫數為七畫;
馳:部首為馬,總筆畫數為十一畫。
來源
《東蕩西馳》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晉書·食貨志》:“曹操以七軍東蕩西馳,遮掩皆有功。”用來形容曹操東進西退,迅速奔波的情景。
繁體
《東蕩西馳》的繁體字為「東蕩西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東蕩西馳》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些許不同。例如,《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東:東、蕩:蕩、西:西、馳:馳。
例句
他整天忙于工作,東蕩西馳,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
組詞
東奔西跑、東忙西亂、東顧西望
近義詞
東奔西跑、四處奔波、東張西望
反義詞
靜如止水、一成不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