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東蕩西馳的意思、東蕩西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東蕩西馳的解釋

猶言東征西讨。《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 漢王 乘那 項王 火 鹹陽 ,弑 義帝 ,降 子嬰 ,東蕩西馳的時候,早暗地裡間道入 關 ,進位稱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東蕩西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含義

指四處征戰讨伐,形容為平定叛亂或完成目标而四處奔波作戰。也可引申為形容人忙碌于不同事務的狀态。


出處與用法

  1. 語源

    • 最早見于元雜劇《賺蒯通》:“佐高皇南征北讨,隨諸将東蕩西除。”
    • 清代《兒女英雄傳》中也有引用:“漢王乘那項王……東蕩西馳的時候,早暗地裡間道入關。”
  2. 用法

    • 多作謂語、賓語或定語,用于描述征戰或忙碌狀态。
    • 示例:“他半生東蕩西馳,終于平定邊疆。”

近義詞與擴展


結構解析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漢典》或《兒女英雄傳》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東蕩西馳》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東蕩西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在東跑西颠、四處奔波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東蕩西馳》的拆分為:

東:部首為一丨,總筆畫數為五畫; 蕩:部首為艹,總筆畫數為十一畫; 西:部首為一十,總筆畫數為七畫; 馳:部首為馬,總筆畫數為十一畫。

來源

《東蕩西馳》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晉書·食貨志》:“曹操以七軍東蕩西馳,遮掩皆有功。”用來形容曹操東進西退,迅速奔波的情景。

繁體

《東蕩西馳》的繁體字為「東蕩西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東蕩西馳》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些許不同。例如,《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東:東、蕩:蕩、西:西、馳:馳。

例句

他整天忙于工作,東蕩西馳,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

組詞

東奔西跑、東忙西亂、東顧西望

近義詞

東奔西跑、四處奔波、東張西望

反義詞

靜如止水、一成不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