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酒舩 ”。1.供客人飲酒遊樂的船。《晉書·畢卓傳》:“ 卓 嘗謂人曰:‘得酒滿數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唐 羊士谔 《林館避暑》詩:“池島清陰裡,無人泛酒船。” 金 趙沨 《西域觀水》詩:“安得酒舩常拍浮,四時甘味置兩頭。” 清 張笃慶 《憶舊》詩:“落花無語歸春水,弱絮多情上酒船。”
(2).即酒杯。 宋 王谠 《唐語林·豪爽》:“忽一少年持酒船唱曰:‘今日宜以門族官品自言。’” 宋 朱敦儒 《減字木蘭花》詞:“痛飲何言,犀筯敲殘玉酒船。”參見“ 酒杯 ”。
“酒船”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基本定義
指古代專用于水上宴飲、娛樂的船隻,常裝飾精美,供人們在船上飲酒作樂。這種用法多見于曆史文獻和詩詞中,如《晉書·畢卓傳》記載畢卓曾言:“得酒滿數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唐代詩人羊士谔在《林館避暑》中也提到“池島清陰裡,無人泛酒船”,描繪了酒船在園林景觀中的雅趣。
文化象征
酒船不僅是飲酒的場所,更承載了古代文人追求閑適生活的理想。例如,文獻中常以“剡桂複刳蘭”形容酒船的精美材質,體現其高雅意趣。
比喻用法
在宋代詩詞中,“酒船”也代指較大的酒杯或酒器。如《唐語林》提到“犀筯敲殘玉酒船”,此處“酒船”即指酒杯,可能與船形酒器有關。
宋代梅堯臣詩中“黃金作酒舟”進一步印證了“酒船/酒舟”作為酒器的泛稱。
關聯詞彙
與“酒船”類似的詞語還有“酒舟”,兩者均用于比喻酒席或酒宴的豐盛熱鬧場景。
“酒船”既可指實際的水上宴飲船隻,亦可作為酒杯的雅稱,體現了漢語詞彙的多義性。其文化内涵常與文人雅士的閑情逸緻、宴飲之樂相關聯。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詞或典故,可參考《晉書》、唐宋詩文等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